第79章 春茶换粮票(1 / 2)

惊蛰后的第一个晌午,阳光像筛过新茶的竹匾,在审批科的窗台上洒下斑驳的影。高小林正对着《农产品兑换粮票分类规范》发愁,第 27 条 “绿茶属清凉主义倾向,红茶需附《火热革命发酵报告》” 的红笔批注格外刺眼,突然听见竹篓碰撞门框的声响 —— 茶农李幺妹的蓝布衫兜着晨露,竹篓里的明前茶芽还沾着山雾,竹筒饭的芽菜香先于人影涌进科室。

“高科长!” 李幺妹的嗓门带着茶山的清亮,震得红灯牌收音机里的《采茶舞曲》跑了调,“您尝尝新炒的芽菜炒饭,配咱明前茶最是相宜!” 她揭开竹筒盖,猪油香混着芽菜的咸鲜扑面而来,饭粒上还卧着半块烤红薯,焦皮在阳光里泛着糖色,“去年拿茶叶换的粮票,够给娃做三双新布鞋呢!”

高小林接过竹筒,瓷勺碰着竹筒发出清响,像极了老家茶园里晨露坠地的声音。他舀起一勺饭,芽菜碎在舌尖爆开,突然看见《兑换规范》第 42 条:“粮食与经济作物兑换需遵循‘粮为纲,茶为目’原则”,笔尖在 “明前茶兑换比例” 栏悬而未落:“幺妹,您这茶叶是绿茶吧?” 他指了指规范上的红章,“文件说绿茶清凉,属‘非革命饮品’,得换更少粮票。”

李幺妹的柳眉立刻拧成茶树枝:“高科长您这是说笑吧?茶叶哪来的阶级?” 她抓起竹篓里的茶芽,青嫩的叶片在阳光里舒展,“您看这芽头,清明前三天采的,老辈人说‘春茶贵如油’,换粮票却比红薯干还便宜 ——” 她突然从篓底掏出张泛黄的纸,“去年换粮票的审批单还在呢,说我茶叶上的绒毛太多,属‘资本主义靡费’!”

科员老马凑过来,放大镜扫过茶芽:“幺妹,” 他的算盘珠子在 “农产品绒毛长度规范” 上蹦跳,“绒毛超过 2 毫米属‘享乐主义蓬松’,得附《茶树修剪意识形态记录》。” 李幺妹气得直拍竹筒:“老马同志!您这放大镜比茶虫还精,咋不去茶山数露珠呢?”

高小林望着李幺妹辫梢的茶叶梗,突然想起三年前陪父亲上城卖茶,被粮食局以 “叶片舒展度不足” 扣了半斗粮票。他敲了敲规范第 99 条 “特殊农产品可灵活兑换”,笔尖在 “明前茶” 三字上画了个圈:“这样吧,” 他压低声音,枣木大印在 “特殊农产品” 栏落下,油墨渗进竹筒饭的油渍,“按‘春荒应急物资’批,粮票兑换比例提高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