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挂面里的人大情(1 / 2)

秋雨裹着潮气灌进机关大院,晾面架上的湿面条滴着水,在青石板上砸出深浅不一的印子,像极了审批表上未干的红章。高小林刚把枣木大印泡进新换的印泥,副食品厂的李大姐就抱着半人高的压面机模具闯进来,蓝布围裙兜着的搪瓷缸碰得叮当响,缸身上 “抓革命促生产” 的红字被面汤泡得发皱。

“高科长!” 李大姐的嗓门震得红灯牌收音机里的《南泥湾》跑了调,模具上的旧商标 “工农兵面条厂” 在雨气里泛着霉斑,“您瞧瞧这压面机,比陈永年的防伪印章还卡壳!” 她突然掀开罩在模具上的蓝布,露出刻着 1947 年齿轮纹路的钢模,“就因为面条宽了 0.1 厘米,搬运队说咱们的面是‘修正主义裤腰带’,现在连锅炉房的煤都不愿给!”

高小林盯着模具上的刻度线,指尖划过 “0.3 厘米社会主义窄面” 的红漆标注:“李大姐,1965 年的《挂面生产规范》写得清楚,” 他抖了抖泛黄的文件,油墨在潮湿的空气里晕开,“宽度超过 0.3 厘米属‘粮食浪费倾向’,当年王老汉的蒸笼扩建申请都被打回来 ——”“可当年没搬运队啊!” 李大姐突然从搪瓷缸底掏出张皱巴巴的纸,“您看这原料缺口说明书,面粉库存只剩三天,再压窄面,连面条汤都喝不上!”

科员老马凑过来,放大镜扫过说明书背面的压面机草图,某处用红笔标着 “偷工”:“李大姐,” 他的算盘珠子在 “原料消耗审批表” 上蹦跳,“您这‘革命节约’写得不清不楚,得注明偷工部位是否接触过资本主义润滑油 ——”“老马你少吓唬人!” 李大姐拍了拍模具,齿轮发出铁锈摩擦的声响,“这模具还是 1947 年咱妈给解放军压支前面条用的,齿轮缝里卡的都是小米粒,比陈永年的公章还红!”

窗外的秋雨突然变大,晾面架的影子在地上拉成歪斜的审批流程图。高小林望着李大姐围裙上的面渣,突然想起食堂赵师傅的抱怨:“上个月您厂的窄面把馒头都衬得像发糕。” 他敲了敲《挂面宽度意识形态分类表》:“这样吧,折中处理 ——0.35 厘米宽度,” 他故意提高嗓门,“既符合‘节约基本盘’,又照顾‘码头工人革命热情’。”

李大姐的脸立刻多云转晴:“高科长您这是‘实事求是’啊!” 她从围裙兜里掏出个粗瓷碗,麻辣小面的热气混着芽菜香扑面而来,“尝尝咱新调的面汤,咸度跟工人热情指数挂钩 ——” 高小林刚挑起一筷子,就看见碗底泡烂的报表边角,“日产万斤” 的字样已经模糊,露出底下真实的 “三千”。

“李大姐,” 他压低声音,枣木大印悬在《原料特批单》上方,“缺粮的事我给你放宽到 15%,但多出来的面得送机关食堂,就当是‘革命试吃’。” 李大姐的眼睛亮得像压面机的齿轮:“放心,明天就送,宽的窄的都有,让大伙儿投票 ——” 话没说完,走廊突然传来嘈杂声,“窄面派” 举着《挂面规格细则》冲进科室,领头的老王晃着 1965 年的旧工牌:“高科长!宽面是资产阶级糖衣炮弹,必须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