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市里顶不住了向省里求援(2 / 2)

李海山握着听筒的手沁出冷汗,第二颗别针别着的 “改革先锋” 徽章突然掉落,滚进了他脚边的泔水桶 —— 那是张大姐用来装接待剩菜的。他看着徽章在泔水里浮沉,突然想起上周在帆布厨房看见的场景:赵师傅把最后三只冻鸭剁成两百块,每块鸭肉上都插着牙签,标着 “澳洲进口鹅肝”。

当晚,老张的解放牌卡车轰隆隆驶进机关大院,车斗里的冻猪肉裹着冰碴子,在月光下闪着冷光。赵师傅掀开篷布时,突然惨叫一声:“这肉都臭了!” 原来省里调拨的是 1973 年的战备储备肉,解冻后散发的酸腐味比食堂的泔水桶还刺鼻。但陈永年却眼睛一亮:“臭肉怎么了?调成咖喱味不就行了?咱们的‘秘制腐乳肉’正好缺这个风味!”

市政府会议室里,王书记对着省里的回电直叹气。电报末尾的一句话让他脊梁骨发凉:“接外交部通知,近期将有全球友好国家代表团到访,望做好接待准备。” 他看着窗外,街道上的塑料花还没拆,已经被雨水泡得褪色,像极了他们即将面对的国际玩笑 —— 用臭肉和木屑招待外国友人。

马建军蹲在后厨帮赵师傅处理臭肉,菜刀擦着发黏的肉皮,发出刺耳的声响。“小马,” 赵师傅突然停下,“你说咱们是不是把下辈子的饭都吃完了?” 他指了指墙角的泔水桶,里面漂着昨天接待剩下的 “木屑红烧肉”,在灯光下泛着诡异的光,像极了这个荒诞时代的墓志铭。

深夜的机关大院,广播里突然播放起《国际歌》,跑调的旋律混着锅炉房的轰鸣。李海山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老张的卡车再次出发,这次拉的是从邻省 “借” 来的红薯干 —— 准备做成 “进口大虾” 招待外宾。他摸了摸口袋里的饭票,突然发现票面上的 “节约粮食” 四个字被蹭掉了,露出底下不知谁写的 “早死早超生”,笔迹歪歪扭扭,像极了幼儿园小朋友的涂鸦。

省府办公室里,周处长看着桌上的求援报告,突然笑了。报告里 “酒水喝光” 被写成 “酒精代谢系统超负荷运转”,“食材造假” 则是 “烹饪艺术的突破性创新”。他拿起红笔,在 “请求支援” 后面画了个大大的问号,却不小心滴了滴墨水上去,晕开的墨迹像极了李海山胸前永远擦不掉的红烧肉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