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国民党军队还是凭借着顽强的战斗意志,逐步突破了日军的部分前沿防线,向前推进了一定距离。但相较于预期战果,推进速度较为缓慢,且付出了较大的伤亡代价。
在协同作战方面,国民党军队与林宇部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沟通与配合。国民党军队认可林宇部队先进的装备和独特的战术,希望借助其力量,对日军进行侧翼包抄和敌后突袭,以减轻正面进攻压力。
林宇部队也积极响应,炎刃军深入敌后,破坏日军的补给线与通讯设施。然而,在协同过程中,摩擦也时有发生。国民党军队部分将领对林宇部队的独立性有所忌惮,担心其发展壮大。在作战资源分配上,有时会出现偏袒嫡系部队的情况,导致林宇部队的物资补给不能及时到位。
例如,在一次作战计划制定中,国民党军队高层原本承诺为林宇部队提供的弹药支援,因内部协调问题,迟迟未能送达,险些影响了炎刃军的敌后突袭行动。但林宇从大局出发,通过与国民党军队高层的多次沟通,以及展现出的强大战斗力,逐步缓解了这种紧张关系,确保协同作战能够继续推进。
尽管国民党军队在协同作战中存在种种问题,但双方的配合还是对淞沪战局产生了积极影响。日军在国民党军队的正面压力和林宇部队的侧翼、敌后打击下,防线开始动摇,不得不收缩兵力。
中国军队成功收复了部分失地,提升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国际社会也因中国军队在淞沪战场的积极表现,对中国抗战给予了更多关注和赞誉。一些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对华政策,考虑增加对中国的援助。但同时,国民党军队内部暴露的问题也警示着,要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必须进一步加强内部团结,提升协同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