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风起身推开雕花窗棂,月光倾泻而入:\"已命太史局在洛阳、长安、幽州三地设晷影台,百日实测数据昨日刚传回。\"他指向远处的观星楼,\"今夜子时,还请二位一同观星,验证月行迟疾算法。\"
袁天罡大笑,笑声惊起檐下宿鸟:\"看来李兄早已成竹在胸。只是这封禅背后......\"话音未落,三人同时望向宫城方向,洛阳宫的灯火在夜色中明明灭灭,似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云变幻。
庭院里的桂树沙沙作响,将未说完的话语,都卷入了这盛唐的夜色之中。
麟德元年(公元664年)春寒料峭,长安弘福寺内钟鼓悲鸣。玄奘法师圆寂的噩耗如霜雪般席卷大唐,晨钟暮鼓声中,僧众素衣缟带,信众泪洒阶前。
当消息传入洛阳宫禁,正在批阅奏章的李治骤然失色,手中朱笔\"啪嗒\"坠地,墨渍在黄麻纸上晕染开,宛如未干的泪痕。
\"朕失国宝矣!\"天子悲怆的叹息回荡在麟德殿,旋即颁布诏令:辍朝一日,举国致哀;追赠玄奘为\"大遍觉法师\",敕令鸿胪寺主持葬礼,以九锡之礼厚葬。
礼部官员连夜赶制讣告,驿马如流星般驰往各州郡,将这则震动天下的消息传向大唐疆域的每一个角落。
初葬之日,白鹿原上素幡蔽日。玄奘法师的灵柩由二十四人抬着檀木棺椁缓缓前行,三百僧众口诵《心经》紧随其后,梵音袅袅直冲云霄。自长安城至白鹿原四十里官道上,自发前来送葬的百姓如潮水般涌来。
商贾停市、农夫辍耕,男女老少皆头戴白巾,手捧香烛,哭声震天。
沿途摆满百姓供奉的瓜果素斋,从长安开远门直至白鹿原坟茔,绵延不绝的祭品堆成了白色的山峦。
这场空前绝后的葬礼持续三日,据《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记载,送葬者达百万之众,沿途观者更是不计其数。
当棺椁入土的刹那,不知是谁起了头,百万民众齐声诵念\"阿弥陀佛\",声浪掀动漫天纸钱,惊起林间飞鸟无数。
白鹿原的松涛与诵经声交织,仿佛天地都在为这位西行万里、译经千卷的圣僧哀泣。
五年后的总章二年,因白鹿原距宫阙太近,李治感念法师遗泽,下诏迁葬法师灵骨至少陵原,并敕建大唐护国兴教寺。
新修的石塔巍峨矗立,周围广植松柏,将这片原本荒寂的原野装点成庄严肃穆的佛家圣地。
每逢忌日,长安百姓仍络绎不绝前来拜谒,香火终年不断,见证着这位伟大僧人为求佛法、九死一生的传奇,以及大唐臣民对他发自肺腑的敬仰与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