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计的毒辣与高明之处:
1. 真假难辨,借势压人: 利用总统府的潜在压力(即使是虚构或夸大的)和“秘密消息”制造恐慌,让保护伞投鼠忌器,不敢干预,甚至成为压垮头目的最后一根稻草。
2. 囚徒困境升级: “名额限制”将黑帮头目之间的互不信任推向极致,迫使他们为争夺有限的“生路”而竞相出卖自己和他人(包括保护伞),彻底瓦解其同盟。
3. 信息差与心理战: 公开的“普通优待政策”与私下传播的“秘密特赦”形成对比,利用头目们“宁可信其有”的求生心理和“内部消息更可靠”的认知偏差。
4. 时间压力: “30天倒计时”制造紧迫感,让人在压力下容易做出非理性决定(抢着自首)。
5. 榜样与恐吓: 第一个自首者的“成功”(被渲染)和逾期者的“严惩”(被展示),形成强烈对比,有效驱动行为。
6. 市长立于不败之地: 市长公开层面只推行了一项合法的自首优待政策。所有“秘密计划”“总统意志”“名额限制”都是“传言”,与市长无关。
即使最后没有“特赦”,头目们也只能怪自己“误解”了政策或“相信了谣言”,而市长兑现了公开承诺的“法律范围内的优待”。
7. 打击保护伞: 头目们在争取“优待”时,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必然会吐露保护伞的信息,这为后续打击腐败埋下伏笔……
…………
这个计划狠辣、精密,完全利用了人性的弱点,一旦成功,不仅能解决黑帮问题,还能顺藤摸瓜揪出一批保护伞。
\"这......\"李承焕深吸一口气,\"会不会太......\"
\"太阴毒?\"徐昌大微微一笑,\"市长,对付这些恶人,常规手段只会让他们觉得我们软弱可欺。唯有以毒攻毒,才能让他们自乱阵脚。\"
李承焕沉默良久,终于缓缓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但记住,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徐昌大恭敬地鞠躬:\"明白。\"
看着徐昌大离开的背影,李承焕张了张嘴,他刚刚其实想说这个计划会不会太温和了一点,毕竟,他一开始的想法是打算直接派人挨个绑架这些帮派头目的一家老小的……
---
不久后,首尔某高级会所。
七星帮老大金在勇正在享受按摩,突然手机响起。他不耐烦地接通:\"什么事?\"
\"老大,出事了!\"手下声音慌张,\"刚收到消息,总统府正在秘密筹划一个'首尔特别肃清计划'!据说对主动投案的黑帮头目有特赦名额,但名额有限,而且......\"
金在勇猛地坐起身:\"消息可靠吗?\"
\"是检察官办公室的内线传来的,千真万确!听说总统对首尔治安极为不满,准备拿几个帮派开刀......\"
挂断电话,金在勇脸色阴晴不定。他立刻拨通了自己在国会的关系——李议员。
\"李议员,关于那个'肃清计划'......\"
电话那头,李议员的声音异常紧张:\"这事你别再问了!我什么都不知道!最近别联系我!\"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金在勇愣在原地,李议员的反应比消息本身更让他心惊。
这意味着什么?连保护伞都怕了?
---
同一时间,江南区某豪宅。
白虎帮老大崔成弼正在听律师汇报:\"......根据内部消息,这个特赦计划确实存在,但只有前三个自首的头目能享受。据说已经有帮派在秘密接触检方了......\"
崔成弼脸色铁青:\"查清楚是谁走漏的风声!另外,立刻联系张检察长,我要确认这个消息!\"
半小时后,律师垂头丧气地回来:\"张检察长......拒绝接听电话。他的秘书说,他最近在参加一个封闭会议,无法与外界联系。\"
崔成弼一拳砸在桌上:\"该死!\"
---
很快,媒体那边。
《首尔日报》刊登了一则不起眼的公告:
\"为彻底整顿首尔治安,市政府将与警方、检方联合开展'净城行动'。即日起30日内,主动投案并全面配合调查的有组织犯罪成员,将获得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最大量刑优待......\"
公告措辞平淡,但在已经听闻\"特赦\"风声的黑帮头目眼中,这无疑是那个\"秘密计划\"启动的信号!
\"果然是真的!\"金在勇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政府这是要动真格的了!\"
手下小心翼翼地问:\"老大,我们要不要......\"
\"闭嘴!\"金在勇怒吼,但心里已经开始盘算。如果特赦名额只有三个,而首尔有七大帮派......他必须抢占先机!
---
随着投案优待政策的推行,整个首尔无数通缉犯和黑帮分子都决定先去投案,碰碰运气。
万一赶上市长特赦了呢?
陈泰民就是其中之一。
他当年可是制造了五六起杀人惨案的凶手。
虽然那些人死有余辜。
但他还是被通缉了很多年。
当他来到市警察厅之后,却发现前来投案自首的人络绎不绝,警局里闹哄哄的,很多人不仅没有害怕和恐惧,反而是一脸微笑,跟中了奖似的。
金在勇都愣住了:“阿西八,这些人都疯了吧。”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大喊了一声:“我是陈泰民,我要投案自首!”声音在嘈杂的环境中显得有些单薄,但还是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
一个警察匆匆走过来,皱着眉头,不耐烦地说道:“先生,不要挡在门口。”
陈泰民又提高了音量,重复道:“我陈泰民啊!” 他以为这样自报家门,警察会立刻认出他这个大通缉犯。
没想到,那警察只是扫了他一眼,语气平淡地说:“陈先生,要自首的话准备好身份证到那边去排队。”说完,便转身去忙别的事了,丝毫没有把陈泰民当成一个特别的人物 。
陈泰民愣在原地,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本以为自己逃亡五年,被警方通缉了五年。
五年!天知道他这五年是怎么过的!
如今来自首会是一件轰动的事,可眼前这警察的反应,就好像他只是一个来办理普通业务的人。
五年的逃亡生涯,那些提心吊胆的日子,错过陪伴亲人的遗憾,在这一刻,似乎都变得有些荒诞。
他看着警局里排队的人群,心里一阵失落。但很快,他又涌起一股莫名的愤怒。
他不甘心就这么默默无闻地自首,正巧,他看到墙上贴着的通缉榜,自己的名字竟然只排在第八位。
这让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他决定在死前“干一票大的”,让所有人都记住他,然后再回来接受惩罚 。
于是,陈泰民咬了咬牙,转身离开了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