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昌隆国运启新篇,骇浪掀天再领航(1 / 2)

旱灾过后,国家逐渐从灾难的阴影中走出,百姓生活慢慢恢复生机。田野里再度泛起新绿,集市上又有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但萧宇清楚,此次旱灾暴露了国家在应对自然灾害能力上的短板,也意识到在发展进程中,国家面临的挑战远不止于此。在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的同时,他开始谋划更为长远的国家发展战略。

萧宇把目光聚焦到了国家的医疗体系建设上。在旱灾期间,因缺医少药和恶劣环境,不少百姓染病却难以得到有效救治。这让萧宇深刻认识到,完善的医疗体系是保障百姓生命健康、促进国家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石。

他着手对全国的医疗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在京城,扩建并升级了太医院,使之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医学中心。太医院广纳天下名医,不仅有精通中医经典理论的老大夫,还招募了一些对草药药理、针灸推拿有独特见解的年轻医者。萧宇下令在太医院设立多个专科,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每个专科配备专业的医生和先进的医疗设备,以便更精准地诊治各类疾病。

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萧宇在太医院开设了医学堂。医学堂制定了系统的教学大纲,课程涵盖中医经典着作研读、草药辨认与炮制、临床诊断技巧以及外科手术实操等。授课方式灵活多样,既有理论知识的讲授,也有临床实践的指导。学生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还要跟随经验丰富的医生出诊,积累实际治疗经验。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萧宇还设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和奖学金机制,成绩优异者可获得丰厚奖励,并优先进入太医院或各地官府医馆任职。

除了京城的太医院和医学堂,萧宇还致力于在全国各地建立完善的医疗网络。他下令在各州县设立官办医馆,为当地百姓提供免费的基础医疗服务。官办医馆的医生一部分从太医院选派,一部分从当地选拔培养。为确保医馆的医疗水平,萧宇定期组织医生进行培训和考核,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生给予表彰和晋升,对不合格者进行再培训或辞退。

在药物资源方面,萧宇大力推动草药种植和药材贸易。他组织专业人员对各地的土壤、气候进行考察,挑选适合当地种植的草药品种,鼓励农民大规模种植。同时,加强对药材市场的监管,打击假药劣药,确保百姓能够用上安全有效的药物。为了提高药物的炮制和加工技术,萧宇还召集了各地的药工,交流和推广先进的炮制方法,提高药材的药用价值。

在农业恢复与发展方面,萧宇深知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的根本。他组织农业专家深入研究抗旱、抗灾的农业技术和作物品种。经过不懈努力,培育出了一批耐旱、高产的农作物新品种,如新型小麦、耐旱水稻等。这些新品种在全国推广种植,有效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强了国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萧宇还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他命人打造了一批新型农具,如改良后的水车,提水效率更高;新型耕犁,更适合不同地形的耕作。为了让农民更好地掌握这些新技术和新工具,萧宇派遣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手把手地向农民传授种植技术和农具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