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径直前往王宫,求见秦昭襄王。在宫殿外等候时,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场景让他感慨万千。曾经与他一同商议国事的大臣们,有的已不在人世,有的则对他避之不及。只有少数几位昔日的好友,偷偷向他投来关切的目光,但也只是匆匆一眼,便不敢再多停留。
终于,他被传唤进殿。秦昭襄王高坐于王座之上,眼神中透着复杂的情绪,有审视,有怀念,也有一丝难以捉摸的疑虑。“秦轩,你离开朝堂许久,如今民间对你的学问赞誉有加,朕听闻你讲学论道,可有此事?”秦轩跪地行礼后,不卑不亢地回答:“陛下,臣离开朝堂后,一心将所学整理成册,与前来求学之人分享,只为传播知识,绝无任何不轨之心。”
范雎站在一旁,冷哼一声:“哼,说得倒是轻巧,谁能保证你没有借着讲学之名,暗中笼络人心?”秦轩看向范雎,眼中满是不屑:“范相国,我秦轩做事向来光明磊落,不像有些人,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两人目光交汇,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
秦昭襄王皱了皱眉,制止了两人的争执:“秦轩,朕念你昔日有功,只要你能保证不再有任何危及朝廷之事,朕可既往不咎。你若愿意,可重回朝堂,继续为大秦效力。”秦轩心中苦笑,他早已看透这朝堂的黑暗,怎还会愿意再卷入其中。“陛下,臣多谢您的厚爱,但朝堂之事,臣已心灰意冷。如今只愿能继续在民间讲学,将知识传承下去,为大秦培养更多有用之才。”
秦昭襄王听后,脸色微微一变,他没想到秦轩会拒绝。范雎则在一旁暗自得意,他就是要让秦轩陷入两难的境地,要么屈服重回朝堂,受他掌控,要么彻底失去秦昭襄王的信任。“陛下,秦轩如此不识抬举,恐怕是心中有鬼,若放他回去,日后必定会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就在局势僵持不下之时,一位老臣站了出来。他是秦国的元老,一直对秦轩的才能颇为赏识。“陛下,老臣以为秦轩所言属实,他一心为大秦,绝无谋反之意。他在民间讲学,传播的也是对大秦有益的知识,若因此怪罪于他,恐怕会寒了天下学子的心啊。”其他几位大臣也纷纷附和,朝堂上一时议论纷纷。
秦昭襄王沉思良久,最终做出决定:“秦轩,朕给你一个机会,你可继续在民间讲学,但必须定期向朝廷汇报讲学内容,若有任何不妥之处,朕定不轻饶。”秦轩明白,这已是目前最好的结果,他再次跪地谢恩:“臣遵旨,定不会让陛下失望。”
从王宫出来后,秦轩心中感慨万千。此次咸阳之行,虽有惊无险,但也让他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始终无法摆脱朝堂的阴影。不过,只要能继续传播知识,为这个时代做些有意义的事,他便不会放弃。他深知,未来的路还很长,也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他已做好准备,无论前方等待他的是什么,他都将坚定地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