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当机立断:\"许将军,速送丞相回寝殿。程公、仲达,今夜之事暂勿外传,以免动摇军心。我这就去请华佗先生。\"
这一夜,丞相府灯火通明,御医们进进出出,神色慌张。邺城上空雷声隆隆,仿佛上天也在为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而震怒。
翌日清晨,曹操终于从高烧中醒来。他睁开眼,看到荀彧和曹昂守在榻前,两人眼中布满血丝,显然一夜未眠。
\"父亲!\"曹昂喜极而泣,\"您终于醒了!\"
曹操虚弱地笑了笑:\"哭什么...孤还没死...\"他转向荀彧,\"百官...可曾聚集闹事?\"
荀彧摇头:\"臣以丞相染恙为由,推迟了朝议。前番董承叛乱,诛杀了那么多人。朝中官员全部都害怕至极,哪有人敢牵头闹事?\"
曹操挣扎着要起身:\"不可...军情紧急...\"
荀彧按住他:\"丞相,您此刻出面,反会引发恐慌。不如由臣等先行筹划,待您稍愈再作决断。\"
曹操沉思片刻,终于点头:\"也罢...文若,你与程昱、司马懿先拟个方略...昂儿留下...\"
荀彧会意,躬身退出。室内只剩曹操与曹昂父子二人。
曹操凝视着长子,突然问道:\"昂儿,若由你留守邺城...可能守住?我的身体恐怕不行了,本来想给你留下万里江山,父亲没用,如今基业已经是千疮百孔了!\"
曹昂浑身一震,随即挺直腰板:\"父亲有命,儿臣万死不辞!\"
曹操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却又摇头:\"不...你守不住...张固来势汹汹,邺城迟早要丢...\"他艰难地撑起身子,\"但有些事...明知不可为...也要为之...\"
曹昂跪在榻前:\"请父亲明示。\"
\"孤决定...采纳文若之策...迁天子于南皮...\"曹操每说几个字就要喘息片刻,\"但邺城不可轻弃...需有人留守...牵制张固...\"
曹昂坚定道:\"儿臣愿担此重任!\"
曹操凝视长子良久,突然伸手抚摸他的头顶,这个动作让曹昂愣住了——记忆中,严厉的父亲从未对他有过如此亲昵之举。
\"好孩子...\"曹操声音沙哑,\"但记住...你的任务是拖延时间...不是死守...待主力撤离后...你可退往常山...让子孝与你会合...\"
曹昂重重叩首:\"儿臣领命!\"
三日后,曹操病情稍愈,立即召集心腹重臣密议。大殿上,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气氛凝重至极。
曹操端坐主位,面色仍显苍白,但眼神已恢复往日的锐利:\"诸位,内黄失守,邺城危急。今日召集诸位,便是要议个对策。\"
话音刚落,武将中便有人高声道:\"丞相!末将愿率本部兵马迎击张固,必取那厮首级献于帐下!\"
曹操摆手:\"勇气可嘉...但张固拥兵十余万,又得诸葛亮、郭嘉等人辅佐,不可轻敌。\"
程昱出列:\"丞相,臣仍主张坚守邺城。可征发城中壮丁,加固城防,同时派轻骑袭扰敌军粮道。\"
司马懿补充道:\"还可密遣使者联络刘备,许以厚利,令其袭张固后方。\"
曹操不置可否,目光转向荀彧:\"文若,你意下如何?\"
荀彧深吸一口气,出列拱手:\"丞相,臣仍持前议。当务之急是保全朝廷根本。请携天子暂移南皮,留重兵守邺城以为牵制。\"
殿中顿时哗然。有大臣厉声反对:\"荀令君此议,是要弃我百年基业于不顾吗?\"
荀彧不慌不忙:\"非是放弃,而是以退为进。南皮城坚粮足,又有海盐之利。且青州兵精,徐州富庶,足可支撑长期作战。邺城虽重,然四面受敌,一旦被困,危如累卵。\"
曹操静静听着双方的争论,手指在案几上轻轻敲击。待争论稍歇,他缓缓起身,殿内立刻鸦雀无声。
\"孤意已决。\"曹操的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即日起,准备迁天子銮驾于南皮。荀彧总领迁都事宜,程昱负责粮草调度,司马懿统筹沿途护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