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汉惠帝刘盈听闻母后宣淫,与辟阳侯审食其暗通款曲之事,不由得恼羞成怒,要将审食其处死。但是也不好显言而惩罪,只好把他另外的劣迹,做了把柄,然后捕他入狱。
辟阳侯审食其也知道汉惠帝刘盈是有意寻仇挑衅,此次被拘,煞是可虑,惟尚靠着内部之人的援助,日日盼望这多情多义的吕太后,替他设法挽回,好脱牢笼。
吕太后得悉此事,非不着急,也想对汉惠帝刘盈说情,无奈又真去见了汉惠帝刘盈,自己又拉不下一张老脸,自觉脸上发赤,好几次都不能说出口。也怕倒霉么?只只好仰望朝堂之中有大臣,曲体意旨,代为救免,偏偏群臣都嫉恨仇视辟阳侯审食其,巴不得他一刀两段,申明国法,因此审食其被拘监狱里数日,并没有一人出来保救。且探得廷尉意思,已经默承帝旨,将要辟阳侯审食其判成大辟(就是斩头),眼见得死多活少,不能再入深宫,和吕太后调情作乐了。惟身虽将死,心终未死,总想求得一条活路,免其导致身首两分,辗转图维。
吕太后想来想去:只有平原君朱建,受我厚惠,或肯替我画策,亦未可知,于是秘密令人到了朱建家,邀朱建一叙。
说起朱建这个人的历史,却也是个硁硁小信的朋友。
朱建是楚国人,起初曾经担任过淮南王英布的国相,但因有罪而离去。后来他又重新在英布的手下干事,英布想造反的时候,问朱建怎样看此事,朱建极力反对。但英布没有听从他的意见,而是按照梁父侯所说的去做,于是便起兵造反。等到汉朝平定叛乱,杀死英布以后,听说朱建曾经劝英布不要造反,同时他又没有参与造反的阴谋活动,就没有诛杀朱建。
汉高祖皇帝刘邦于是赐封朱建爵号为“平原君”,将朱建一家迁居到都城长安。
朱建这个人能言善辩,口才很好,同时他又刚正不阿,恪守廉洁无私的节操。他说话做事绝不随便附和,坚持道义的原则而不肯曲从讨好,取悦于人。辟阳侯审食其品行不端正,靠着阿谀奉承,深得吕太后的宠幸。
当时辟阳侯审食其很想和朱建结交,但朱建就是不肯见他。在朱建的母亲去世的时候,陆贾和朱建一直很要好,所以就前去吊唁。朱建家境贫寒,连给母亲出殡送丧的钱都没有,正要去借钱来置办殡丧用品,陆贾却让朱建只管发丧,不必去借钱。然后,陆贾却来到辟阳侯审食其的家中,向他祝贺说:“平原君的母亲去世了。”
审食其不解地说:“平原君的母亲死了,你祝贺我干什么?”
陆贾说道:“以前你一直想和平原君交好,但是他讲究道义不和你往来,这是因为他母亲的缘故。现在他母亲已经去世,您若是赠送厚礼为他母亲送丧,那么他一定愿意为您拼死效劳。”于是辟阳侯审食其就给朱建送去价值一百金的厚礼。而当时的不少列侯贵人也因为审食其送重礼的缘故,也送去了总值五百金的钱物。
平原君朱建为此不能受此拒彼,索性就一并接收了这些钱物,倒是把那母亲的丧仪,备办得闹闹热热。到了丧葬毕事后,朱建不得不亲往辟阳侯府邸去道谢,嗣是审食其得与相见,待遇甚是殷勤。朱建虽然鄙视看薄审食其,至此不能坚守初志,只好与他往来。
及辟阳侯审食其被拘捕下狱,使人邀请朱建,朱建却语来使道:“朝廷方严办此案,建未敢入狱相见,烦为转报。”
使人依言返回告诉辟阳侯审食其,审食其总道以为朱建负德,悔恨兼并,自思援穷术尽,大不了拼着一死,束手待毙罢了。
谁知辟阳侯审食其命未该死,绝处逢生,在狱数日,竟然蒙了皇恩大赦,放出狱中。
审食其喜出望外,于是匆匆回家,想到这番解免,除了太后之外,还是何人?不料经过仔细探查,并不由吕太后救命,乃是汉惠帝身边的幸臣闳孺,替他哀求,才得于释放,为此不由的感到惊讶异常。
原来宫廷里面内侍甚多,有一两个巧言令色的少年,善于奉承主意,往往媚态动人,不让妇女。春秋时期就有晋国的弥子瑕以面媚年轻得卫国国君的宠信。此类事情传播“春秋”,实属见怪不怪。就是汉高祖刘邦得国以后,也宠幸近臣籍孺,好似戚夫人一般,出入之时与其跟偕。籍孺以娇媚柔弱惹人喜爱,在高祖皇帝刘邦的身边服侍起居。
当时汉高祖皇帝刘邦帐下的大臣得知英布造反,紧急关头,汉高祖皇帝刘邦却说自己生病了。可是大战在即,身为左丞相的樊哙冲进了高祖刘邦的寝宫,想要问问皇帝刘邦对于战事的安排。
可是此时樊哙一进入皇帝宫中,就看见皇帝刘邦在床上枕着一个宦官的大腿上呼呼大睡,刘邦身边的这个宦官是一个极其貌美的男人,这个男人就是籍孺。
这件事被众人所知,让汉高祖皇帝刘邦丢尽了脸,也被成功的记载在史书上。
汉高祖皇帝刘邦对于宦官籍孺的喜欢,让这个一国之君撒谎自己得了重病,终日不理朝政,不见任何人。只是为了和籍孺温存,不被人打扰。最重要的一点,高祖刘邦自己也觉得丢人,怕人知道。众位大臣因为英布一事,得知刘邦有男宠,开始了忠言逆耳。
毕竟秦朝的例子在眼前,秦朝就是亡于宦官赵高的手里,难道皇帝刘邦要重蹈覆辙吗?
汉高祖皇帝刘邦虽然没有再荒废朝政,可是并没有处死或惩罚籍孺,依旧对籍孺宠爱有加。
籍孺这个人,非常爱美。出门戴的帽子要有羽毛装饰,身上的腰带要有贝壳,而且每日都要擦脂抹粉。
籍孺的这些行为,并不适合当时的男人,可是因为皇帝刘邦的宠信,所以籍孺的衣着打扮和行为,就成了汉朝大臣官员的模范标杆。毕竟哪个大臣不想得到帝王的青睐呢?
汉高祖皇帝刘邦去世以后,籍孺的去处也不为人所知。有人说籍孺看见皇帝刘邦死了以后,就逃出王宫了害怕自己被刘邦那些老臣打击报复,也有人说他被吕雉杀了,也有的人说他是看见戚夫人被吕太后做成人彘,害怕自己也被这样,就逃出王宫了。
到汉惠帝刘盈嗣位,因为其母后吕雉淫狠凶悍,看见自己母亲吕雉害死了自己三弟和戚夫人,汉惠帝刘盈就无心理政,整日里宴乐后宫,遂有一个小臣,名叫闳孺,仗着那面庞俊美秀气,性情狡慧,十分巴结汉惠帝,得了君主眷顾,居然参预政事,言听计从。
唯独审食其聚少离多,虽然有些认识,彼此却无甚感情。辟阳侯审食其闻他出头解救自己,免不得咄咄称奇,但既得他保全性命,理该前去拜谢。辟阳侯审食其当面见了闳孺,由闳孺说及原因,才知救命恩人,直接的似乎属于闳孺,而间接的事实上是因为平原君朱建。
当时朱建自回复审食其派来的使人,对外面毫不声张,暗中却很是关切。朱建心想欲救辟阳侯审食其,只有运动汉惠帝身边的幸臣,帮他排忧解难,方可看见成功。
于是平原君朱建亲自来到闳孺住宅,向其拜会。闳孺也知道平原君朱建的重名,久思与他结识,偏得他今天自来求见,连忙出来欢迎。
朱建随他入座,说了几句寒暄的套话,即请屏去侍役,低声与语道:“辟阳侯下狱,外人都云足下进谗,究竟有无此事?”
此语一鸣惊人。闳孺闻之,惊答道:“素与辟阳侯无仇,何必进谗?此说究从何而来?”
朱建说道:“众口悠悠,本无定论,但足下有此嫌疑,恐辟阳一死,足下亦必不免了。”
闳孺听了,大惊失色,不觉目瞪口呆。
朱建又接着说道:“足下仰承帝宠,无人不知,若辟阳侯得幸太后,也几乎无人不晓。今日国家重权,实在太后掌握,不过因辟阳下吏,事关私宠,未便替他说情。今日辟阳侯若被皇帝诛,明日太后必杀足下,母子龃龉,互相报复,足下与辟阳侯,凑巧挡灾,岂不是同归一死么?”
闳孺着急道:“据君高见,必须辟阳侯不死,然后我得全生。”
朱建答道:“这个是自然的了。君若诚能为辟阳侯哀请帝前,放他出狱,太后亦必然感念足下,足下得两主欢心,富贵当比之前加倍哩。”
闳孺点首说道:“劳君指教,即当照行便了。”
朱建交代完后,乃告别离去。
到了次日早上,闳孺在侍候汉惠帝刘盈的时候,便开口求汉惠帝放了辟阳侯。
汉惠帝刘盈怨恨辟阳侯审食其很久,哪里会因为闳孺一句求情就肯放过辟阳侯的。只是对闳孺说让他不要管这个事情,和他无关。
闳孺当下跪了下来,泪眼婆娑,说道:“太后宠爱辟阳侯朝廷人人都知道,而小人得圣上青睐也得人人都知道的。现在辟阳侯被拘捕入狱,外面人都说是小人煽动皇上要杀辟阳侯的。可怜小人,辟阳侯一死的话,当今太后也一定会杀了小人。小人能得圣上怜惜,此生已经很满足了,就是死了,小人也没有后悔的。”
闳孺虽然如此情真意切地表演哭戏,但是汉惠帝还是无动于衷。
闳孺接着说:“可是皇上,你是知道的,太后报复心极重,难道圣上忍心看着小奴被太后像对付戚夫人一样,把小奴砍断手脚扔入厕中为人彘吗?小人并不是怕死,只是不想将来被太后这样折磨,那简直生不如死。小奴死了,就没人能这样贴心伺候皇上了。小奴再也不能替皇上挠痒痒,再也不伺候在皇上身边了,再也不能和皇上聊天解闷,再也不能让圣上靠在小奴身边了。”
闳孺生得面貌娇媚,堪赛妇人,在皇帝面前硬是哭得梨花带雨,眼泪似掉线的珍珠一般一颗颗地掉落。他见汉惠帝虽然面有忧愁,但却还没有什么动作。自然也是知道,自己哪怕受皇帝宠爱,毕竟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宦官而已。
(先秦汉时期的宦官与清朝之宦官区别很大,“彻底除根”之法流行蛮清,故先秦汉的宦官未必是煽得干干净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