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4章 成功撤离(1 / 2)

“复杂是复杂,但很有用。“李钢笑着说道,“如果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问我。“

“那我就不客气了,“岳鸣兴奋地说道,“我有好多问题想请教您。”

下午两点,会议室里的气氛比上午更加凝重。经过上午的战术理论学习,所有人都意识到军事行动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桌子上的沙盘已经被重新布置,这次摆放的不是陆地地形,而是一个精细的船舶模型——一艘巨大的豪华邮轮。

秦渊站在投影屏幕前,手中拿着激光笔,神情比平时更加严肃。屏幕上显示着一艘邮轮的详细结构图,包括各层甲板、舱室分布、通道走向等信息。

“下午我们要分析一个特殊的反恐案例,“秦渊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响,“这个案例的复杂程度远超我们上午讨论的内容。“

新兵们和特种兵们都聚精会神地看着屏幕,等待着秦渊的进一步说明。

“假设场景是这样的,“秦渊用激光笔指着邮轮模型,“一艘载客量为3000人的豪华邮轮正在公海上航行。船上有大约30名武装分子,他们控制了邮轮,准备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武器交易。“

李钢听到这里,眉头微微皱起。30名武装分子,这个数量已经相当可观了,在狭小的船舱环境中,他们的威胁性会成倍增加。

“武装分子装备精良,包括自动步枪、手榴弹、甚至可能有火箭筒等重武器。“秦渊继续介绍着,“他们已经控制了邮轮的关键部位,包括驾驶室、机房、通讯室等。“

段景林感到脊背发凉,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是一支装备精良的特战小队都很难应对,更别说...

“现在的问题是,“秦渊转身面对大家,眼神锐利得像鹰隼,“假如你们中的某个人,孤身一人在这艘邮轮上,没有任何支援,没有重型装备,只有基本的个人武器,你们觉得有可能阻止这场武器交易,并且成功发出求援信号吗?“

会议室里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所有人都被这个问题震惊了,这不是战术分析,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岳鸣第一个开口,声音有些颤抖:“教官,这...这根本不可能吧?一个人对抗30个武装分子,这是送死!“

“对啊,“另一个新兵也附和道,“别说阻止交易了,能活下来就已经是奇迹了。“

陈飞推了推眼镜,理性地分析着:“从数量对比来看,这确实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1比30的兵力对比,在任何战术教科书上都会被定义为绝对劣势。“

王磊也摇头道:“而且还是在邮轮这种封闭环境中,敌方占据地利优势,控制了所有关键部位。这种情况下,单兵作战根本没有胜算。“

赵强更是直接:“这不是勇敢,这是送死。任何理智的军人都不会尝试这样的行动。“

李钢作为班长,分析得更加详细:“首先,情报不足。不知道敌方的具体部署、作息规律、警戒措施。其次,装备劣势明显。第三,没有后援支持。第四,环境极其不利。这四个因素叠加在一起,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张虎在后排听着大家的分析,心中也是同样的想法。虽然他不想打击士兵们的积极性,但这个假设确实太过离谱了。

“大家的分析都很有道理,“秦渊点点头,“确实,从常规的战术角度来看,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听到秦渊这么说,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以为他会换一个更现实的案例。

“但是,“秦渊话锋一转,“如果我告诉你们,这不是假设,而是一个真实发生过的案例,而且确实有人成功完成了这个任务,你们会怎么想?“

会议室里再次陷入了震惊的沉默。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

“教官,您...您说这是真实案例?“岳鸣结结巴巴地问道。

“没错,“秦渊的语气非常肯定,“而且不仅阻止了武器交易,还成功营救了部分人质,并且安全撤离。“

段景林感到头脑一片混乱:“这...这怎么可能?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分析的重点,“秦渊重新走到沙盘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常规战术失效时,应该如何思考问题。“

李钢立即站起身来:“教官,请问这个案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里?执行任务的是什么人?“

“很抱歉,涉及机密,我不能透露具体的时间、地点和人员信息,“秦渊摇头,“但我可以告诉你们具体的行动过程和关键决策点。“

陈飞急切地问道:“那他是怎么开始行动的?面对30个武装分子,第一步该做什么?“

秦渊在沙盘上指着邮轮的不同区域:“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正面冲突必败无疑。所以,第一要务不是攻击,而是隐蔽和侦察。“

“隐蔽?在邮轮上能隐蔽到哪里去?“王磊疑惑地问道。

“这就是关键所在,“秦渊用激光笔指着邮轮的内部结构图,“大家看这里,一艘大型邮轮的内部结构极其复杂,除了乘客区域外,还有大量的服务区域、机械区域、储藏区域等等。这些地方通常不会有乘客,武装分子的注意力也相对较少。“

段景林若有所思:“您的意思是,先躲在这些区域里,然后慢慢收集情报?“

“正确,“秦渊点头,“情报是一切行动的基础。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必须要详细了解敌方的人员分布、作息规律、武器装备、警戒措施等等。“

赵强问道:“但是在邮轮上,活动空间有限,怎么能够不被发现地进行侦察?“

“这就需要利用邮轮本身的特点了,“秦渊在屏幕上调出了一张通风管道的示意图,“大型邮轮的通风系统、管道系统、维修通道等,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隐蔽网络。熟悉这些通道的人,可以在船上神不知鬼不觉地移动。“

岳鸣眼睛一亮:“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通过通风管道移动?“

“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操作比电影复杂得多,“秦渊严肃地说道,“首先要确保管道能够承受人体重量,其次要了解管道走向,避免进入死路。最重要的是,要控制噪音,避免暴露。“

李钢开始认真思考起来:“假设侦察阶段顺利完成,获得了足够的情报,接下来该怎么办?30个武装分子,不可能一个一个地解决。“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秦渊赞许地看了李钢一眼,“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绝对不能想着把所有敌人都消灭。目标必须明确而有限。“

“什么意思?“陈飞追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