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咚”一声听个响就没了(2 / 2)

周父和周婶子老实本分了一辈子,比较谨慎,知道姑爷是念着他们才来告知的,谢过后说得商量商量。

次日两人上门决定跟着养一亩,周父老实说:“我家田地不多,得了两个孩子,月哥儿有了好归宿我俩放心一大半,接下来也想给小儿子攒点娶媳妇儿夫郎的钱。”

他们也拎得清,说若是鱼苗养不成谁也不怪。

林家四亩,郑家两亩,武家一亩,周向阳家一亩。商量好之后他们也没有急着去买鱼苗,郑则让各家先在水田挖好渔沟。

这天,郑则和郑老爹在田里看秧苗,后头还跟着一个鲁康。

稻苗已经长结实,稻田里的水深半尺多高,深度刚好,不淹苗也不限制小鱼活动。

三人在田里挖“十”字和“井”字形渔沟,供鱼苗躲避高温和农作干扰,两亩水田挨在一起干活方便,鱼沟很快挖好。

郑则站在田埂上和郑老爹商量:“阿爹,咱们一亩放多少鱼苗?”

郑老爹沉思良久:“三百多尾吧,我去下河村收猪时打听过。”

“太密鱼群没处躲藏,浮头就死了,挤来挤去撞稻根也不行;太疏不成事,还盼着鱼吃草,养了鱼还要踩田里除草,鱼惊到也不利生长。”

三百多尾鱼苗不定都能成活,他们头一年养,能活六成已经不错了。

次日郑则和林家兄弟前往河尾村。

一共八亩田的鱼苗,每一亩放三百五十尾,共两千八百尾。主要以鲤鱼为主,草鱼鲫鱼为辅,这些鱼类耐浅水、好养活。

鲤鱼能吞食稻虫,一亩田放七成鱼苗;草鱼吃杂草,放两成;鲫鱼清腐养护水质,放一成。

三人驾牛车往他们村的荷塘走,成片相连的荷塘埂上晾晒着从塘底挖出来的陈年黑泥,一靠近就闻到发腥的泥土味,这些黑泥正是河尾村人用来肥田的好东西。

荷塘里的残荷仍矗立水中,嫩黄卷曲的新荷芽破泥钻出,水面零星浮起铜钱大小的荷叶,水中隐约有鱼尾滑动。

“买鱼苗?走错了,村里的鱼苗都养在鱼塘,这里是荷塘。”

春天来村里买带长顶芽的藕节和鱼苗的商贩不少,河尾村靠这两样也能在春天挣上一笔,村民忙带着三人往鱼塘走。

林磊下了牛车,边走边好奇地四处张望,他跟弟弟小声说:“河尾村真大,有荷塘有鱼塘还有码头。”

他的嗓门小声不了,前头引路的汉子听得清楚,笑着说:“全靠祖上蒙荫,你们是哪个村的?”

郑则说是响水村,那汉子点头:“我知道你们村,有一段河流流经你们村才往下走,村里有山有旱地,烧柴种地不用愁。”

河尾村水资源丰富,有成片连天的荷塘、稻田,还有鱼塘和运货的码头。可村里旱地少,去年镇上周边村落都种的土豆他们就没有更多的土地耕种,烧水煮饭的柴火也时常得买。

林磊一想还是觉得他们村比较好。

鱼塘边和荷塘一样紧紧相连,四处只有走小路供人行走,房子就建在水塘边。

此时已有不少商贩聚齐,卖鱼苗的村民面前放着好几个水桶,里头装着不同种类的鱼苗。

林淼蹲下来看,鱼苗大约半指长,不等人问话村民就自行吆喝:“活水鱼秧!鲫鱼鲤鱼草鱼大头鱼!统统都有!”

“看好直接捞!鲤秧每尾二文!鲫秧一文!青草鲢鳙都有!”

“来啊来啊,春水涨鱼秧壮,价格好谈,鱼秧好养!”

林淼问:“草鱼呢,草鱼多少钱?”

村民弯腰往其中一个水桶捞起来一掌心小鱼,说:“有有有,您看看,每尾二文!”

“若你们鱼塘大可以买水花鱼苗,一升能有五千尾!五十文钱,密密麻麻小鱼您直接装走!”

郑则绑好牛车走过来看,听到阿水说价格后摇了摇头,三人往其他鱼塘方向走。

好几个鱼塘问下来价格一样,看来河尾村是集中定好价的。他们要的鱼苗不少,价格可以谈一谈,此时太阳逐渐高升,他们要在阳光最烈之前带鱼苗回家。

郑则刚想说话,有一位老伯招呼他们:“小伙子,几位小伙子!”

三人回头看,那老伯朝他们招手:“我瞧你们走了两三趟,要什么鱼?来聊聊看,价格好谈。”

他往后随便指了一圈,笑道:“那些都是我家的,你们刚刚问的那几个摊子也是我家的。”

这么多鱼塘!林磊震惊了:“都是你的?那不得发财啦?”

那阿伯哈哈大笑,谦虚道:“发财倒不至于,养家糊口罢了,你们要多少鱼苗?”

三人凑到他的摊位前,老伯让三人先看看,他从水桶里捞了鱼苗放在面前的水盆里,用小树枝快速搅动水流,刚刚放入的小鱼都能逆流游动,看起来健康有劲儿。

老伯又让他们自己捞鱼看,两处转头,指着他们手里的鱼苗说:“瞧见没,鲤秧金鳞泛红,鲫秧银白带青,我家的鱼苗健康着咧,我几个儿子能立马给你们从塘里捞。”

林淼稍稍松开手指让掌心的水流进桶里,手心里的鱼苗过了好几息还能挣扎扭动。确实是好鱼苗。

三人决定就在这处买,“我们要两千八百条鱼苗,鲤鱼七成,草鱼两成,鲫鱼一成。”

郑则:“要的数量也不少,运回去还有损耗,价格能否再少点?”

林淼:“若是养好了明年还来你这买。”

林磊:“阿伯发财。”

那老伯被年轻人逗笑,他倒没有因为自家鱼塘多就随便松手指。三人也有耐心,价格谈了几轮,最终以草鱼一文钱一尾、鲤鱼七分一尾、鲫鱼半文钱一尾谈妥。

郑老爹在自家院门门槛坐着,鲁康坐在他旁边,两人默默看向村口。

郑大娘在堂屋伸头看了一眼,问身旁帮忙拉线的孟辛:“你大哥说什么时候回来?”

那爷俩都从屋里等到门口了。

孟辛摇头,早上他给大哥开竹门的时候,“他只说午饭不用等。”

话刚落音,鲁康站起来:“来了来了!牛车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