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咚”一声听个响就没了(1 / 2)

要是能捞起来就好了。

前两天他可看到爹爹给马伯发工钱呢!

如今没有生意可做,暂时也不能赶马车接活,要治病,还要发工钱......睁眼就是钱,爹爹都不担心吗?

夫妻俩笑着看向儿子,脸上略带遗憾,却没有马上回答问题。

闷头踢石子的周舟是有点苦恼,可爹娘好像都不着急。

雨后的河面水位高涨,已经没过岸边层层延伸的石阶,小孩子们刚靠近河岸想打水漂,附近立马有村民大声呵斥他们离开。

周兆年找了块干净的石头,拉着儿子一同坐下,循循善诱道:“去年落水也是雨多水涨的季节,若要打捞,那你可知马车在何处沉没,是否被河水冲移位置?”

“不知道......可以先在落水点探看,然后再移往下游寻找。”周舟看向对岸的石壁,应当就在附近吧?

周爹点点头,又问:“假设河道地形无变化,马车就在附近,那要如何打捞、使用何种工具?”

“嗯,嗯,先找几位善水之人划船去对岸,”周舟指着郑则之前去探看过的石壁附近,继续说,“然后用竹竿往下探,再潜水探寻,找到后用绳索绑住打捞。”

周娘亲不计较打捞工具简陋,此时却忍不住开口问儿子:“这里货船商船来往频繁,说明水深能载船,若是河水深度超过两三托,咱们上哪找到这么长的竹竿?”

周舟茫然:“......多长?”

周爹说是超过他们三人展开双臂的长度,“银票用油纸封存数月后也可能腐烂,且如今已过了一年;铜钱银子会绣化,仅剩少量金子和你娘亲的首饰珠宝能保存。”

“小宝,假设还剩下这些钱财,咱们要如何找到靠谱的人为我们打捞?”

周舟看看爹爹,看看娘亲,这回有些迟疑:“钱财三七分,捞起来后支付财物的三成,还不够吗。”

周舟并不知道爹爹有多少金子......可娘亲的首饰多啊,一匣子呢!珍珠金银玉石,爹爹给她买了可多了。

他觉得钱财分出去三成已经很多。

“河水暗流涌动......水下三丈,阎王账上,咱们若是雇佣他们得先签下生死状等契约,村民大多家里有老有小,不一定有人愿意下水打捞。”

“若是去镇上请人,租用船只、购置工具……耗时数日也不一定能捞到马车。就算有结果,马车和钱匣子不一定在一处……”

眼看儿子脸上越来越失落,周爹还是坚持说下去。

“再假设全都能捞起来,财物扣除前期费用和给出三成,所剩不多。”

周爹总结:“费时费力,得不偿失。”

还有最重要的情况他没说,就算签了生死状,若村民打捞期间出事,他们一家仍旧不可避免陷入纠纷;

打捞马车兴师动众,他腿伤不利于行,得到钱财后不能保证一家人安全离开此地;就算能离开白石滩,也不一定能安全去到响水村......

甚至,或许打捞消息刚传出去,马车还没捞上来,河里的钱财就不属于他们了。

夫妻俩商量过此事,推演过数种可能,最后一致认为接受财物损失、利用手上剩余资源重建生活,是更好的选择。

“可是,白白丢了好多钱啊......”周舟听了大失所望,捡了块石头用力丢进河里,“咚”一声听个响就没了。

和马车里的钱一样!

里头还有他攒的各种珠子呢!

周爹一手牵着妻子,一手牵着儿子,听了这话却是大笑出声,笑得畅快舒坦。

周舟不满蹬脚,把脚下圆润的小河石地面蹬出两条长长的痕迹:“干嘛笑啊,挣钱很辛苦的!”

周娘亲欣慰地看他,这孩子从前会说爹爹辛苦,可在家都不过问钱的,她安慰道:“我们不觉得白白丢了钱,丢失的钱换回个妥当的你,我和你爹觉得很值。”

周爹爽快说道:“就当是散财消灾了,爹爹往后再挣!”

做生意有得有失,人生起起落落也正常,周兆年为人乐观,他想,不过换是个地方罢了,哪里挣钱都一样。

他们能想得通,儿子还需要一点时间,夫妻俩没打扰周舟,任他失落沉默。

离开河岸的小孩儿再次走回到附近,他们不玩打水漂了,而是提着小篮子捡漂亮的河石,铁头也在,他瞧见一家三口在路边坐着,就朝周舟喊:“舟哥儿!捡石头吗?”

周舟坏心思冒起,他站起来把手拢在嘴边大喊:“铁头!我不'演席豆'!”

喊完哈哈大笑,周娘亲越过丈夫膝头,笑着往儿子屁股上轻轻拍了一掌。小孩儿逗小孩儿。

铁头还听不出来舟哥儿笑话他,他回道:“好吧!”

周舟突然想开了,钱沉就沉了吧!爹娘都在呢。他回身蹲下,笑嘻嘻地抱住爹爹手臂问:“那,那往后再挣钱的时候,你能不能带郑则一起?”

“他很聪明的,你教一次他就懂,他力气很大的,在路上可以照顾你,爹爹你带他吧!”周舟摇晃爹爹的手哄道。

郑则收货卖货也可辛苦了,带他吧!

在响水村忙碌的郑则不知道,他的呆瓜夫郎时刻都在努力帮他说好话。

他此时在忙活水田养鱼的事。

林家原先想着只养两亩,没想兄弟俩这么快成亲,家里人口变多便改变了主意。

林淼去自家水田查看,再次选出两亩地养鱼,一共四亩。

林成贵让家人放心:“种地我是心有余力不足了,守鱼苗我还干不成吗?阿爹给看着!”

郑家今年只养两亩。郑则要收货卖货、收猪出摊,田地和鱼苗靠爹爹和鲁康料理,他也不贪多。

郑老爹也赞同:“就养在买回来的那两亩水田吧,偏是偏了点,但离水渠近不怕缺水,咱有牛车过去也方便。”

武家租了三亩水田,有两亩田适合养鱼,武阿叔抓了儿子到跟前:“你说的啊,你说的要养鱼,到时田里的鱼谁看顾?”

武宁想说阿爹,可阿爹瞪着他,他就改口说林淼。武阿叔:“林淼和他哥养了四亩鱼苗,没空看顾这一头,别看我啊,我要上山打猎。”

“我看!哼,我也能养成,”武宁又想养鱼又想上山,刚大声喊完就心虚说:“就养一亩......打猎秋天最忙,春天夏天我可以看顾的。”

林磊想到月哥儿娘家,便去问了岳丈岳母,好坏都说清楚了:“今年刚试着养,不定能成。养不成就损失鱼苗钱,不碍着稻苗生长;若是养成了就能多份卖鱼收入,鱼到时一起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