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韵味无穷啊(1 / 2)

寒门状元路 秋予岸 1197 字 25天前

三国演义在县里火的一塌糊涂,镇上自然而然的很快知道了。

有这样一位天才在班上,其他同学真心卷起来了。

他们更加努力听课、着书。

每个组之间展开竞赛,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日子一晃而过。

十二月初,第三次月考,开始了。

这一次,考的是试帖诗。

圣训,策论,试帖诗,近体诗,都是基本功。

从开蒙就开始练习,毕竟四书五经等知识可以慢慢学,文学功底却是从小就培养。

傅岱把题目挂在墙上,是一句诗:阴阴夏木啭黄鹂。

试帖诗的题目就是这样,大都摘自前朝诗人的一句诗或典故,学子根据这句诗开始作试帖诗。

张子舟把这句诗抄在纸上,在前面加了“赋得”二字,这是试帖诗的标准格式。

没有这两个字,就算是写的内容不错,也会是负分。

这首诗出自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前面一句是:漠漠水田飞白鹭。

试帖诗不需要写有思想的东西,格式符合要求,韵脚稳住,再注意一点就够了,那就是歌功颂德。

想清楚这些,张子舟磨墨、蘸笔、开写,一气呵成。

大家还在咬着笔杆子,冥思苦想的时候,张子舟已经写完,吹了一下纸上的墨汁,离座。

在众人的注视下,张子舟把卷子交到夫子手上:“学生已经答完题,劳烦夫子斧正。”

对于张子舟,傅岱已经态度完全不一样。

能写出封神演义、三国演义,学四书五经大全、两次第一等的学子,怎么可能是朽木。

因此,傅岱笑着接过试帖诗的卷子,看着卷子上娟秀的字迹,不由得点点头。

张子舟神情淡定,区区试帖诗,还不是手到擒来。

傅岱往下看,当看到“宿雨滋芳树,繁阴荫曲墀。”微微点头,符合试帖诗的标准。

后来,傅岱越看越惊艳:邻翁闻倚杖,野老听扶犁。

他忍不住一拍大腿,好诗好诗,韵味无穷啊!

而最后一句,更是绝了。

这句诗是:悠然北窗卧,人代在皇羲。

质朴自然的生活和歌功颂德,都在这一句尽显,紧扣全文。

真是试帖诗的惊艳之作。

傅岱看完,立刻提笔,在卷子的末尾,毫不犹豫的写下评语:第一等。

张子舟忍着笑,这是第三个一等。

傅岱也一呆,急急的看了张子舟一眼,嘴唇动了动,最终没说什么。

张子舟心知肚明,作揖,出去等着。

一看张子舟这么快做完题目,其他人都急了,抓耳挠腮的写。

因为对自己的水平心中有数,周宪带着三个臭皮匠,送卷子时:“学生写的不算好,劳烦夫子指点。”

这段时间,他们是真的用功。

傅岱路过饭堂,都能看到这四个学子一边吃饭,一边看书的忙碌身影。

是以,傅岱很乐意指点他们,接过卷子。

周宪四人站在桌案前,紧张的观察着夫子的表情。

瞅见夫子眉头微皱,立马更紧张了。再看到夫子眉头舒展,暗暗松了一口气。

傅岱点头:“有点东西!”

抛开试帖诗本身的问题不谈,单说四个人的字,比之前进步不少。

考科举,第一重要,便是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