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科长的第一天:空气盛宴(1 / 2)

夏季的阳光像把生锈的手术刀,将机关大院的水泥地划得白晃晃的。高小林对着办公室的碎玻璃片调整领带,那是去年小马出国前整理材料时撞碎的镜框残片,此刻在晨光中映出他棱角分明的国字脸,新烫的卷发却像顶歪戴的草帽,背叛了他努力绷住的严肃表情。第三颗的确良衬衫纽扣硌得锁骨发疼 —— 那是他今早特意换上的 “提干专用” 衬衫,领口还留着陈永年去年蹭的咖喱渍。

“高科长!” 财务科老张举着搪瓷缸从走廊冲来,缸沿的 “节约粮食” 标语被十年茶垢糊成墨团,“您可来了!食堂赵师傅说今天要给您办‘新官上任洗尘宴’,连孔雀毛窝头都备好了!” 他的二八自行车铃铛还在叮当作响,车把上挂着的北冰洋汽水押金单随着步伐晃荡,露出 1983 年的红色印章。

高小林的嘴角刚扬起半寸,就看见陈永年夹着红头文件推门进来。这位防伪股长的中山装第二颗纽扣永远松着,露出里面洗得发灰的跨栏背心,胸前 “为人民服务” 的字样只剩 “为人” 二字,像极了被捂住的嘴。“小高啊,” 陈永年推了推泛着绿光的玻璃眼镜,文件上 “关于落实自力更生精神的紧急通知” 几个字还滴着红墨水,“局里刚开完会,从今天起,食堂禁止提供饭菜汤,招待外宾更是要连根筷子都省下来 —— 连汤里的油花都得提前三天报备。”

窗外的蝉鸣突然变得刺耳。高小林望着老张手里的搪瓷缸,缸底还粘着昨天热剩饭时蹭的豆瓣酱残渍,突然想起三年前自己蹲在打印机旁修理卡纸,怎么也想不到有朝一日会被这缸里的东西困住。“那…… 庆祝宴……” 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像被晒干的豆角,在陈永年镜片的反光里簌簌发抖。

食堂后厨飘来若有若无的麦香,赵师傅正往蒸笼里塞最后几个孔雀毛窝头,蓝布围裙上 “为人民服务” 的字样被酱汁染成紫色,口袋里露出半截《窝头涉外审批表》。看见高小林进来,他慌忙把蒸笼往桌底藏,却碰翻了旁边的文件堆,37 页审批表像雪花般散落,每张都盖着 28 个歪斜的公章 —— 那是陈永年要求的 “国际友好防伪标识”。“科长您瞧,” 赵师傅的擀面杖还沾着豆瓣酱,在地面画出歪扭的五角星,“这毛是峨眉山野孔雀掉的,每根都附了《羽毛阶级成分登记表》,绝对根正苗红……”

“赵师傅,” 高小林艰难地咽了口唾沫,喉结撞上领带卡子,“从今儿起,食堂只能供应…… 饭菜汤以外的东西。”

蒸锅里的热气突然凝滞。赵师傅的擀面杖 “当啷” 落在案板上,惊飞了趴在《窝头造型审美规范》上的苍蝇。“饭菜汤以外的东西?” 他抓起案台上的腌黄瓜,酱色的表皮映着窗外的阳光,“这算菜吧?不对,文件说不许有菜!” 又举起一罐豆瓣酱,铁皮盖上的 “革命辣味认证” 章已经生锈,“这算汤吗?可它是干的!” 最后抄起墙角的竹筷,筷头还刻着 1958 年的大跃进标语,“那筷子总行了吧?”

高小林的目光落在竹筷上,突然想起陈永年办公室墙上的《接待用品审批流程图》:竹筷消毒需后勤科盖章,摆放角度需符合 “45 度革命倾斜标准”,连筷笼都要填写《集体用餐工具意识形态审查表》。他掏出钢笔,在笔记本上写下:“建议食堂供应空气,需制定《呼吸节奏意识形态规范》。” 墨迹还未干,传达室老王骑着二八自行车冲进大院,车筐里的搪瓷缸晃得叮当作响,后架上的牛皮纸袋印着 “省里机密” 四个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