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是一切的关键。
如果成功,此前一切双方文明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如果失败,就会是最惨烈的失败,文明级环形基础实验装置无法达到建造它的目的的话,那利用文明级基础实验装置做十次百次的实验都没有用。
此前三十三年时间里,双方文明往文明级环形基础实验装置上倾泻的所有资源,生产力,全全部付诸东流,直接打水漂,
成为对双方文明来说,都是整个文明历史上,最大的研究投资损失。
实验本身会成为双方文明有史以来,最费钱的一场烟花。
文明级环形基础实验装置,会成为人类文明门口,最壮观的,无用摆设。
不过,还好,研究员们这次即便是紧张,也不需要像之前那样紧张那么久了。
在文明级环形基础实验装置已经完成建造,确认没有什么问题的情况下,
利用该基础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研究,显然就不需要等那么久了。
……
人联纪元110年。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中,大概率会是一个很特殊的时间。
人类文明与斯托文明合作的文明级环形基础实验装置在这个时候完成建造,
而基于文明级环形基础实验装置的实验,也没有再等到下一年。
这一年,
明面上已经174岁的秦裕,乘坐星际飞船,来到了海王星轨道外围,
人类文明与斯托文明共同设立的文明交流区。
这里,就将作为参与基于文明级环形基础实验装置加速对撞实验的实验指挥场所。
人类文明内,负熵研究院内,相关研究团队研究人员,
斯托文明,相关研究人员,也都抵达了这里。
文明级环形基础实验装置的运行,实际上由智能程序依据此前指定好的实验计划进行,
人类文明与斯托文明的相关研究员,在自己文明聚居区内等待结果还是在这里,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区别。
不过,在这处文明交流区的话,正好,距离文明级环形基础实验装置更近一些,
实验完成之后,这里也能够更快得到实验数据。
人联纪元110年,11月。
在秦裕也抵达这里过后,距离预期进行实验的时间愈近,
文明交流区内,属于人类文明的研究员和斯托文明的研究者们,也都愈加有些紧张起来。
在第一次进行实验时,两个文明不会将文明级基础实验装置的负载直接拉到极限,
但也会直接提到负载百分之八十的位置,
而文明级基础实验装置运行时的功率,能量级达到这个程度时,
如果依旧未曾能够得到人类文明与斯托文明想要的数据和结果,
那即便还剩下百分之二十的余量,对于这个能量级的基础实验来说,价值也不大了。
很大程度上,
这花费了人类文明与斯托文明巨大努力构建起来的基础实验装置,
两个文明依赖它进行的基础实验,就是一次运行,就决定了双方文明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