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托文明除了挤压了其他领域的研究资源之外,还同时挤压了原本斯托文明社会中,中层的预期寿命,
就像是人类文明调整新增人口一样,将中层的预期寿命下调到了三百岁。
双方文明合作的这个超级工程,
看起来双方文明一起,花费三十多年完成,斯托文明自己的话,似乎六十多年也能够完成。
但实际上,账不是这么算的,靠斯托文明自己,实际上未必能够支撑超级工程的建造完成,
在双方文明现在这种状态下,或许能够三十多年完成建造,
但各自分开,缺乏一些压力和动力的情况下,单个文明六七十年是必然无法完成的,最终完成时间的增长一定是非线性的。
而且,最关键的是,需要考虑失败的问题。
成功了,大家苦一苦,熬一熬,大概还是能够接受的,
苦一苦,熬一熬还失败了,才是最大的风险。
斯托文明上一次失败,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大概率失败之后缓了很长时间才缓过来,哪怕是对于斯托文明有神圣决策者都是这样。
双方文明其实都知道这一点。
……
人联纪元82年。
在这两年,秦裕更多的,也是进行着理论层面的研究和思考。
对于秦裕来说,
已经较为确定,‘文明级环形基础实验装置’,大概就是他‘这一世’最后进行的一项大型研究了。
等待文明级环形基础实验装置完成建造,他这一世的时间也就差不多了。
如果不想直接站出来,当人类文明内永远的‘皇帝’,那就要考虑开始下一段人生了。
对于文明级环形基础实验装置是否能够建造完成这件事情,
秦裕倒是没有太多疑问,
在文明级环形基础实验装置的设计完成那一刻,这基本就是一件确定的事情。
只是完成建造时间早一点,晚一点的问题。
但,
文明级环形基础实验装置完成建造之后,利用文明级环形基础实验装置进行基础科学实验,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让人类文明和斯托文明,看到宇宙微观,更高维度的奥秘,
这即便是对于秦裕来说,都是一件不确定的事情。
人类文明包括秦裕构建的理论,也需要现实实验去验证,
文明级基础实验装置究竟能够得到什么实验数据,始终是无法确定的事情,
或者说,要是能够确定,人类文明和斯托文明也不用费这个功夫,造这么大一个东西了。
在这件事情上,秦裕也只能够尽可能增加一些实验成功的可能,
提前预设一些实验结果的可能性,以这些预设的可能性,构架一些数学层面的理论,
以方便之后,更快对基于文明级环形基础实验装置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解析。
……
人联纪元83年。
人类文明与斯托文明双方文明进行沟通,
再一次,扩大了对于文明级基础实验装置建造过程的生产力投入,以加快文明级基础实验装置的建造速度。
按照比例来说,人类文明差不多将百分之六十的生产力,都投入到了该项超级工程上,
而斯托文明的情况,也基本是差不多。
这一下,不少人们在期待文明级基础实验装置建造完成的同时,都稍微有些担忧了。
如此大比例的生产力投入,对于两个文明来说,都是巨大的风险。
不过,因为这个时候,终究是秦裕院士还在,
人们对于如此比例的生产力投入,倒是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见和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