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风云突变与外交斡旋(1 / 2)

炎阳国军事基地建设完成并完成军事力量重新部署后,整个国际形势因为这一系列动作而变得更加微妙复杂。在冷战的大背景下,东西方阵营对峙激烈,炎阳国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各方目光。

美国,作为资本主义阵营的头号强国,对炎阳国的崛起深感不安。此时正值艾森豪威尔执政时期,美国政府内部鹰派势力蠢蠢欲动,他们主张对炎阳国采取强硬措施,以遏制其发展。

“炎阳国在短时间内建成如此大规模且隐蔽的军事基地,这对我们在亚洲地区的战略布局构成了严重威胁。”美国国防部部长在白宫的秘密会议上言辞激烈地说道。

国务卿则相对谨慎:“我们不能贸然行动,现在国际舆论对我们的关注度很高。如果处理不当,会引发更多国家的反感。但我们也不能坐视不管,必须想办法给炎阳国施加压力。”

最终,美国决定通过外交手段向炎阳国施压。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无端指责炎阳国建设军事基地是“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行为”,要求炎阳国公开军事基地的详细情况,并限制军事力量的发展。

苏联方面,对炎阳国的发展持有不同看法。赫鲁晓夫领导下的苏联,一方面欣赏炎阳国敢于对抗美国霸权的勇气,另一方面也担心炎阳国的崛起会影响到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主导地位。

“炎阳国的行动显示出他们有独立发展的决心,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苏联外交部部长在政治局会议上分析道。

“我们可以尝试与炎阳国加强联系,在军事技术和经济建设方面给予一定支持,将他们拉到我们这边。”一位政治局委员提议。

于是,苏联向炎阳国发出了友好信号,表示愿意在多个领域展开合作,共同对抗美国的霸权。

在欧洲,北约国家对炎阳国的情况看法不一。英国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紧跟美国的步伐,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议案,要求对炎阳国的军事建设进行调查。

“我们必须让炎阳国的军事行动透明化,否则这将是欧洲安全的潜在威胁。”英国驻联合国代表在安理会上发言。

法国则表现出不同态度。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国正努力摆脱美国的控制,追求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法国认为炎阳国的崛起是打破现有国际格局的一股力量,可以加以利用。

“我们应该与炎阳国建立对话渠道,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图,也许能在其中找到合作的机会。”法国总统戴高乐对幕僚们说道。

德国此时处于分裂状态,东西德分别受到苏联和美国的影响。东德倾向于支持苏联与炎阳国的接触,认为这有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西德则在美国的压力下,对炎阳国持观望态度。

在亚洲,日本作为美国的盟友,在美国的授意下,对炎阳国采取了敌对姿态。日本政府发表声明支持美国对炎阳国的指责,并加强了在冲绳等地的军事部署,对炎阳国形成威慑态势。

韩国则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韩国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另一方面,又希望与炎阳国保持一定的经济往来。李承晚政府在经过权衡后,选择跟随美国的立场,但也私下表示希望与炎阳国的关系不要过度恶化。

印度在尼赫鲁的领导下,奉行不结盟政策。印度对炎阳国的发展保持密切关注,尼赫鲁认为这是印度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机会。

“我们可以作为中立的调解人,促使炎阳国与美国进行对话,以此提升印度在国际上的地位。”尼赫鲁对内阁成员说道。

面对各方的不同态度,炎阳国积极应对。林宇主持召开了高层会议,商讨应对策略。

“美国的指责完全是无理取闹,我们绝不能在军事主权问题上让步。但对于苏联的合作邀请,我们可以认真考虑。”外交部长说道。

“欧洲各国态度不一,我们要区别对待。法国有合作的意愿,我们可以与他们展开接触;英国紧跟美国,暂时不用理会。”林宇分析道。

“亚洲这边,日本的敌对态度明显,我们要加强海上防御。韩国的态度有缓和的余地,可以通过经济手段进行拉拢。至于印度的调解提议,我们可以接受,这有助于改善我们在国际上的形象。”军事部长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