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决战前夕的风云变幻(1 / 2)

随着小规模冲突逐渐演变为全面对峙,整个华夏大地都被战争的阴云所笼罩。炎龙独立军、国民党军队以及各方势力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一场决定命运的大决战迫在眉睫。

在国民党阵营中,对于与炎龙独立军的这场战争,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以蒋介石为首的强硬派坚持武力剿灭炎龙独立军,他们认为炎龙独立军的存在是对国民党统治权威的严重挑战,必须予以铲除。蒋介石坚信凭借国民党庞大的军队规模和国际支持,有足够的实力赢得这场战争。

然而,以李宗仁、白崇禧等为代表的一些将领则忧心忡忡。他们深知炎龙独立军的强大实力并非轻易可敌,而且这场内战一旦全面爆发,必将使国家陷入更深的灾难,给日本侵略者可乘之机。李宗仁多次进谏蒋介石,希望能够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共同抗日,但均遭到蒋介石的严厉斥责。

同时,国民党军队内部的腐败问题也在此时暴露无遗。许多高级将领为了自身利益,克扣军饷、倒卖军需物资,导致基层士兵生活困苦,士气低落。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大战时,不少士兵对战争充满恐惧和迷茫,缺乏战斗意志。这种内部的混乱和矛盾,极大地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整体战斗力。

国际局势也在这关键时刻发生了微妙变化。美国看到国民党军队在与炎龙独立军的初期冲突中表现不佳,开始重新评估对华政策。一方面,美国担心如果国民党军队在这场内战中失利,其在中国的利益将受到严重损害;另一方面,又不想过度卷入战争,以免陷入泥潭。于是,美国政府决定加大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力度,但同时也向蒋介石施压,要求他在战后给予美国更多的经济特权。

苏联则进一步加强了与炎龙独立军的合作。苏联派遣了更多的军事专家和技术人员来到炎龙独立军控制区,帮助他们优化武器装备的使用和战术安排。苏联还秘密向炎龙独立军提供了一批先进的防空导弹和电子战设备,以增强其应对国民党空军和美国可能介入的能力。

英国在权衡利弊后,决定采取观望态度。但英国情报部门却加大了对各方的情报收集工作,试图在这场混乱中找到维护自身在华利益的最佳时机。日本则在暗中欣喜若狂,他们希望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能够愈演愈烈,消耗彼此的实力,以便日本能够再次扩大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分子甚至开始制定新的侵华计划,准备在适当的时候趁虚而入。

八路军始终坚定地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立场上,积极奔走,试图阻止这场内战的全面爆发。朱德、彭德怀等八路军将领多次致电蒋介石和炎龙独立军领导人林宇,呼吁双方保持克制,以民族大义为重,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