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暗流涌动,蒋氏之忧(1 / 1)

淞沪战场的胜利让炎龙独立军声名远扬,其日益壮大的实力,让蒋介石心中的不安如潮水般蔓延开来。在他眼中,炎龙独立军虽在抗战中战功赫赫,但这支不受自己完全掌控的力量,已然成为潜在威胁。

蒋介石深知炎龙独立军凭借系统奖励的先进装备,无论是装甲力量还是空中战机,都具备强大的作战能力。其战术理念新颖独特,部队作战时的协同配合更是默契高效,战斗力远超一般的国民党军队。随着炎龙独立军不断吸纳有志青年,规模逐渐扩大,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这种发展态势让蒋介石寝食难安。他担心炎龙独立军会打破国民党军队内部的权力平衡,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在他的观念里,军队必须绝对服从于自己的领导。于是,蒋介石开始秘密筹谋,试图采取措施来削弱炎龙独立军的影响力,将其纳入自己的掌控范围。

首先,蒋介石授意亲信在国民党内部散布对炎龙独立军不利的言论,暗示炎龙独立军可能存在“不听指挥”“意图独立”等问题,试图在舆论上抹黑炎龙独立军,降低其在民众和国民党军队中的声誉。同时,他开始对炎龙独立军的物资补给进行暗中限制,削减原本承诺给予的物资份额,企图从后勤方面制约炎龙独立军的发展。

林宇敏锐地察觉到了蒋介石的这些小动作。物资补给的减少,让炎龙独立军在装备维护和训练开展上遇到了困难。而那些无端的负面言论,也对部队士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林宇深知,此时绝不能慌乱,更不能与蒋介石发生正面冲突,以免影响抗战大局。

林宇召集部队核心将领开会,商讨应对之策。他神情严肃地说道:“我们炎龙独立军一心抗日,却遭此猜忌。但我们要明白,抗战大业尚未成功,此时内部纷争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我们必须保持冷静,以智慧应对。”

将领们纷纷表示赞同。他们决定一方面加大与民众的沟通交流力度,通过组织抗日宣传活动、帮助百姓重建家园等方式,增强民众对炎龙独立军的信任和支持。让民众看到炎龙独立军为抗战、为百姓所做出的努力,以实际行动击破那些不实言论。

另一方面,炎龙独立军开始加强自身的自给自足能力。利用系统提供的技术支持,尝试自行生产一些简单的武器弹药和装备零部件,减少对外部补给的依赖。同时,加强与其他抗日武装的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互相支持,共同应对物资短缺的问题。

蒋介石与炎龙独立军之间的这种微妙对抗,使得局势陷入僵持状态。炎龙独立军坚决不妥协,继续坚定地走在抗日道路上,同时巧妙应对蒋介石的种种施压。而蒋介石碍于抗战大局,也不敢对炎龙独立军采取过于强硬的手段,毕竟炎龙独立军在战场上的强大战斗力,对抵御日军至关重要。

然而,这种僵持局面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日军随时可能发动新的进攻,如果中国军队内部不能团结一致,很可能在日军的攻击下遭受重创。炎龙独立军虽然一心抗日,但蒋介石的猜忌和打压,无疑分散了他们的精力,也让整个抗日阵营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如何化解这一内部矛盾,成为摆在中国抗日力量面前的一道难题,而淞沪战场乃至整个抗战局势,也因这一内部暗流变得更加复杂和充满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