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军的凶猛进攻,国民党军队在正面阵地上顽强抵抗。德械师作为先锋,依托着被炸得残破不堪的防御工事,用手中的德式武器奋勇还击。轻重机枪组成密集的火力网,向冲上来的日军扫射,但在日军强大的火力压制下,伤亡不断增加。
炮兵部队在艰难的环境中努力反击。尽管日军的空袭和炮击对炮兵阵地造成了严重破坏,许多火炮受损,但炮手们仍坚守岗位。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硝烟中调整火炮角度,向日军的坦克集群和步兵集结点开炮。每一次炮击,都给日军造成一定的杀伤。
为了加强防线结合部的防御,国民党军队各部队之间密切协同。中央军与地方部队相互支援,当某一段防线受到日军重点攻击时,相邻部队迅速抽调兵力增援。指挥官们在阵地上来回奔走,通过喊话筒和传令兵传达指令,鼓舞士气,激励士兵们为保卫祖国奋勇战斗。
林宇部队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战斗力极为强悍。炎龙独立军约1万人,他们装备着系统提供的先进武器,战斗素质极高,擅长在复杂环境下作战。炎刃军约5000人,作为特种作战力量,他们个个身手矫健,精通各种渗透、突袭战术。
炎龙独立军在防线结合部与国民党军队紧密配合。他们利用先进的侦察设备,如高精度望远镜、热成像仪等,提前洞悉日军的进攻动向,并及时与友军共享情报。同时,他们在阵地上巧妙设置了多种陷阱,如反坦克壕沟、诡雷等,还布置了许多隐蔽的火力点。当日军坦克进入预设区域时,炎龙独立军的战士们迅速发动攻击,火箭筒和反坦克导弹准确地射向日军坦克,给日军装甲集群造成重大损失。
炎刃军则深入敌后,展开一系列高难度的破袭行动。5000名炎刃军战士分成多个小队,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高超的潜行技巧,巧妙绕过日军的重重警戒。他们的目标是日军的补给线、通讯枢纽和炮兵阵地。在一次行动中,炎刃军的一支500人小队成功渗透到日军的一处重要补给基地。他们先悄无声息地解决了外围哨兵,然后潜入基地内部,在关键位置放置炸药。随着一连串剧烈的爆炸声,日军的大量粮草、弹药和装备在火海中化为乌有,极大地削弱了日军的后续作战能力。
在空中,林宇部队拥有25架“炎隼”战机。这些战机在陈骁的指挥下,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应对日军的空中攻势。他们不与日军战机进行大规模的正面硬拼,而是分成多个小组,利用“炎隼”战机的隐身性能和高机动性,在日军机群的间隙中穿梭。一旦发现日军战机的薄弱环节,便迅速发动突袭,发射先进的导弹或使用机载机炮进行攻击,然后迅速撤离。这种游击战术让日军战机防不胜防,有效地遏制了日军在空中的优势。
战斗从清晨一直持续到傍晚,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硝烟弥漫的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和火药味。尽管战斗异常残酷,但中国军队始终坚守着阵地,没有让日军突破防线。
国民党军队和林宇部队在战斗中紧密配合,相互支援,展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士兵们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他们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在这血与火的考验中,中国军队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继续坚守在淞沪这片土地上,等待着反击的时机,为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山河而不懈战斗。而这场激战,也成为了淞沪会战中一段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激励着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