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新入局者2(1 / 2)

许渊连忙岔开话题说道:\"杜总监既然能在星辉那样的大公司待这么久,专业能力肯定没得说。我正想请教,在艺人培养方面,杜总监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杜言扶了扶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许总客气了。在我看来,现在的经纪公司分为两种。一种是流水线式的造星工厂,像星辉那样,用标准化的流程批量生产流量艺人。三个月培训,半年出道,一年内必须见效益。就像快餐店制作汉堡,配方固定,口味统一。\"

楚洛琴挑了挑眉:\"那另一种呢?\"

\"另一种则是精耕细作,\"杜言的目光转向许渊,语气变得温和,\"就像米其林大厨对待食材,挖掘每个艺人独特的闪光点。【渊海传媒】显然属于后者,颜雪茹和齐云就是最好的例子。\"

许渊眯起眼睛,疑惑地说道:\"哦?愿闻其详。\"

杜言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平板电脑,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请允许我展示一些分析。\"他调出一组数据图表,\"这是我对两位艺人做的市场调研。\"

\"先说颜雪茹,\"屏幕上显示出颜雪茹各个角度的照片,\"她的五官比例接近黄金分割,在新生代女演员中出类拔萃。但更重要的是……\"

杜言点出一段颜雪茹在《扶贫办主任》的表演片段,\"她能在1秒内完成从微笑到落泪的情绪转换,这种演技天赋非常难遇。\"

许渊暗暗吃惊于杜言的观察力。

\"至于齐云,\"杜言切换页面,显示出齐云的各种社交媒体数据,\"目前也是以颜值出圈,但你们看这段——\"他播放了齐云在《超能力》中的一段即兴表演,\"他眼神里有一种难得的灵性,只要加以打磨...未来不可限量。\"

\"哈哈哈,他是来撬墙角的么!\"系统在许渊脑海中大笑。

许渊不动声色地拿出手机:\"杜总监,方便加个联系方式吗?我对你的分析很感兴趣。\"

两人交换联系方式后,杜言立即发来两份文件:\"这是我为颜雪茹和齐云做的三年发展规划,包括定位策略、作品路线和商业价值开发。\"

许渊快速浏览着文件,越看越惊讶。这份规划不仅详细分析了两位艺人的优缺点,甚至连可能遇到的瓶颈期都做了预案。更难得的是,杜言没有一味追求商业曝光,而是强调\"作品立身\"的理念。

\"请许总原谅我的唐突,\"杜言诚恳地说说道:\"我这么做,其实是有私心的,希望许总可以放心把颜雪茹和齐云的合约转来【墨渊文化】。如果不可以的话,这两份文件就当是对我专业能力的考核。\"

楚洛琴在一旁轻笑:\"你这是要挖许总的墙角啊。\"

许渊直视杜言的眼睛,说道:\"杜总监的专业性毋庸置疑。欢迎加入我们!不过关于合约转移的事,很抱歉,暂时没有这个打算。\"

三人深入讨论了【墨渊文化】演员部的建设方案。

杜言提出了一份详尽的名单:\"从之前的短剧中,我们发现了几颗明珠——《金腰带》里饰演齐云弟弟的陈默,虽然年纪不大,但表演自然流畅;《超能力》中的饰演公司老板的付念华,把中年总裁的威严与脆弱演绎得淋漓尽致;还有《扶贫办主任》里的朱潇潇,把一个刁蛮悍妇演得让人又恨又怜...

我建议演员部采用‘核心+外围’的模式:签5-10名长期合约演员重点培养,再签10-20个部头合约演员灵活调配。\"

\"部头合约演员中表现突出的,\"许渊补充道,\"可以转为长期合约。\"

楚洛琴点头赞同:\"这样既能保证稳定性,又保持流动性。\"

杜言继续说道:“只要长期合约演员确定下来,公司就能根据他们的特长安排培训,许总这边也能根据他们的优点创作剧本,这样更加能加深他们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