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云岭的黎明笼罩在浓雾中。李云龙趴在一处隐蔽的岩石后面,透过望远镜观察前方山谷的动静。三天前从樱花那里获得情报后,他调整了原定计划,决定将计就计给山本特工队设个反埋伏。
\"团长,都安排好了。\"张大彪猫着腰摸过来,声音压得极低,\"'利刃'全部就位,火箭筒也准备好了。\"
李云龙点点头,继续观察地形。黑云岭地势险要,两侧是陡峭的山崖,中间一条狭窄的山路蜿蜒而过,是打伏击的理想地点。按照樱花的情报,山本的人应该就埋伏在前方那个拐弯处的林子里,等着独立团进入伏击圈。
\"林伟那边怎么样?\"李云龙问。
张大彪撇撇嘴:\"按您的吩咐,告诉他物资交接改在中午,这会儿还在营地里磨蹭呢。\"
李云龙嘴角微微上扬。这次行动他故意将计就计,一方面让樱花给山本传递假情报,另一方面对林伟也隐瞒了真实计划。只有赵刚和特战队知道,他们其实提前一天到达了黑云岭,已经在这埋伏了一整夜。
\"去告诉赵政委,按第二方案行动。你带'利刃'从左侧迂回,等火箭筒打响后包抄敌人后路。\"
张大彪领命而去。李云龙又检查了一遍随身装备:驳壳枪、五颗手榴弹、一把匕首,还有从日军特工那里缴获的微型望远镜。这个精致的小玩意成了他的新宠,比八路军的土造望远镜清晰多了。
雾气渐渐散去,阳光开始照射进山谷。李云龙看了看腕表——这是上次战斗的缴获——六点四十分,距离约定的物资交接时间还有二十分钟。
\"团长!来了!\"趴在旁边观察的王小虎突然低声提醒。
李云龙举起望远镜,只见山谷尽头出现了一支小队伍,约莫十几个人,穿着杂七杂八的衣服,有的像农民,有的像商人,但走路的姿势却透着一股军人特有的整齐划一。队伍中间是四匹骡子,驮着几个用油布包裹的长条形物件。
\"苏联人还真会挑伪装。\"李云龙暗想。这支队伍看似普通商队,实则是八路军从苏联接运武器的秘密小组。那些油布包裹的,应该就是樱花所说的\"特殊装备\"。
商队缓缓前行,距离山本特工队的埋伏点越来越近。李云龙屏住呼吸,等待好戏开场。突然,商队领头的人举起右手做了个奇怪的手势——三根手指张开,然后握拳两次。
\"是我们的接头信号!\"王小虎激动地说。
李云龙却皱起眉头。这个信号与旅部告诉他的不一样!要么是旅部给错了信号,要么...这支队伍有问题!
\"等等!别动!\"李云龙一把按住准备起身的王小虎,\"信号不对!\"
话音刚落,前方林子里突然飞出一颗红色信号弹,在空中划出一道刺眼的弧线。几乎同时,两侧山崖上枪声大作,那支\"商队\"的人瞬间卧倒,从骡背上的货物中抽出冲锋枪,向林子方向猛烈开火!
\"操!中计了!\"李云龙猛地反应过来——这不是什么苏联运货小组,而是山本设下的诱饵!真的运输队恐怕还在后面,山本想用这招引独立团提前暴露位置!
林子里的特工队显然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反击打懵了,仓促还击。两支日军部队在山谷中激烈交火,完全没发现真正的八路军就埋伏在旁边看戏。
\"团长,怎么办?\"王小虎紧张地问。
李云龙快速思考着。现在情况有变,但未必是坏事。山本和假运输队狗咬狗,正好消耗他们的力量。问题是,真的运输队会在哪里?什么时候到?
正犹豫间,后方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李云龙警觉地回头,只见赵刚猫着腰摸了过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神色。
\"老李!真运输队到了!就在我们后方两里处!他们提前出发,躲过了日军的侦察!\"
李云龙眼睛一亮:\"有多少人?装备带来了吗?\"
\"十二人护送,四个长木箱,说是新式反坦克武器。\"赵刚压低声音,\"带队的苏联顾问坚持要见最高指挥官才肯交接。\"
李云龙略一思索:\"你继续在这盯着,让'利刃'别轻举妄动。我去见苏联人。小虎,跟我来!\"
两人悄悄撤离观察点,沿着一条隐蔽的山沟向后方移动。二十分钟后,他们来到一处被灌木丛掩盖的山洞前,两名穿着便装但明显是军人的守卫拦住了他们。
\"李云龙?\"一名守卫用生硬的中文问。
\"是我。\"李云龙点头。
守卫仔细打量了他一番,又核对了口令,这才放行。山洞不深,但很干燥,四个长方形的木箱整齐地摆放在中央,旁边站着几个欧洲面孔的男子,正用俄语低声交谈。
\"李团长!\"一个戴着眼镜、学者模样的中国男子迎上来,\"我是翻译张毅。这位是苏联军事顾问安德烈耶夫同志。\"
名叫安德烈耶夫的是个四十出头的大胡子,身材魁梧,眼神锐利。他握住李云龙的手,用俄语说了几句。
\"顾问同志说,\"翻译转述道,\"这批武器是苏联最新研制的反坦克火箭筒,型号RpG-40,专门支援中国同志抗击日军装甲部队。数量有限,请务必妥善使用。\"
李云龙心头一震。RpG系列!在前世,这可是游击战的神器,没想到在这个时空的1940年就已经有了早期型号。
\"我能看看吗?\"他迫不及待地问。
安德烈耶夫示意助手打开木箱。掀开防潮油布,李云龙看到了一排闪着冷光的金属管——长约一米,口径约40毫米,结构简单但做工精良。旁边的小箱子里整齐排列着十几发火箭弹。
\"演示一下?\"李云龙用俄语直接问道。他前世学过一些基础俄语,没想到这时派上了用场。
安德烈耶夫惊讶地挑了挑眉,随即露出赞赏的笑容,也用俄语回答:\"当然。不过需要找个开阔地。\"
半小时后,在山洞后方的一处空地上,苏联顾问亲自演示了火箭筒的使用方法。李云龙认真观察每一个步骤:装弹、瞄准、击发...随着一声巨响,火箭弹呼啸而出,两百米外的一块巨石被炸得粉碎!
\"威力惊人!\"李云龙由衷赞叹。这种便携式反装甲武器,正是八路军对付日军坦克和碉堡的利器。
安德烈耶夫将火箭筒递给李云龙:\"您试试?\"
李云龙接过武器,手感比想象中轻。他按照刚才观察的步骤,熟练地装弹、抵肩、瞄准,然后——\"轰\"!第二发火箭弹准确命中目标!
\"oтлnчho!(太棒了)\"安德烈耶夫鼓掌,\"李团长以前用过类似武器?\"
李云龙这才意识到自己表现得过于熟练了。他摇摇头:\"第一次。可能是天赋吧。\"
交接手续很快完成。李云龙签收文件后,苏联小组立即启程返回。独立团的战士们小心翼翼地将四具火箭筒和二十四发火箭弹装箱带走,像捧着珍宝一样。
\"团长,前面打完了。\"负责监视战场的战士跑来报告,\"鬼子自己人打自己人,死了十几个,剩下的撤了。\"
李云龙冷笑一声:\"山本这个老狐狸,聪明反被聪明误。\"他转向赵刚,\"老赵,你带一个排护送火箭筒先回营地,注意隐蔽。我带'利刃'去打扫战场,看看有没有漏网之鱼。\"
两支队伍分头行动。李云龙带着特战队来到之前的交火地点,眼前的景象令人满意——十几具尸体横七竖八地躺着,有穿便衣的\"商队\"成员,也有穿杂色作战服的特工队员。战士们迅速搜查战场,收集武器弹药和有用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