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灾害的应对,让林羽学会了用“双层布夹稻草”的方法来保护幼苗,虽然成本增加,但存活率的提升为他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40%的损失和对更高效防护手段的渴望依然存在。之前的“虹毒预警”和“水垢危机”也提醒他,末世的威胁无处不在,从天空到水体,甚至是他赖以生存的器具。面对如此多变而残酷的环境,林羽深知,他需要更系统地记录和总结经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警示未来。
暴雨过后,山谷中的空气带着泥土的腥味,天空中依然是铅灰色的阴云。林羽站在被冰雹和雨水再次重创的农田前,心中的无力感再次涌上心头。虽然“双层布夹稻草”的防护措施让他挽回了部分幼苗,但剩余的损失依然触目惊心。他看着那些被砸烂的叶片,被冲刷得七零八落的田埂,一种强烈的紧迫感涌上心头。
他意识到,仅仅依靠临时的补救和被动的应对是不够的。大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他必须找到一种更系统、更长远的解决方案,来应对末世中日益频繁和极端的自然灾害。而这,首先需要他将每一次灾害的经验,都清晰地记录下来。
林羽回到山洞,拿起了他最锋利的石刀。他走到山洞入口左侧,那面他一直用来记录重要事件和失败教训的“败者之碑”前。这面岩壁已经刻满了大大小小的刻痕和符号,记录着他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在这面岩壁上,详细地刻下最近几次暴雨灾害的记录。
首先是水位。他用一道长长的刻痕,代表了暴雨期间山涧水位上涨的最高点。在刻痕旁边,他刻下了简易的符号,表示“水高”。
接着是持续时间。他用一串密集的短刻痕,代表了暴雨连续下落的天数,并在旁边注明了“雨日”。
然后是损失清单。他用粗大的刻痕,描绘了农田被泥石流冲毁的景象,然后在旁边刻下了“土豆绝收”的字样。接着是冰雹的痕迹,以及“幼苗损失四成”的记录。地窖渗水、咸鱼发霉、蛙灾夜袭等一系列事件,也都被他一一刻画在岩壁上,每一个符号都带着他亲身经历的痛苦和教训。
他将这些记录刻得异常清晰,甚至有些夸张,以便于自己日后回顾,也仿佛在向这片残酷的废土宣誓。每刻下一刀,林羽的眼神就坚定一分。这些刻痕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他对大自然挑战的回应。
在完成灾害记录后,林羽又在岩壁的下方,刻下了一个宏大的誓言——他要建造“抗洪农田”。他用一个巨大的方框,象征着坚不可摧的农田,在方框周围,他又刻下了蜿蜒的线条,代表着完善的排水系统和坚固的堤坝。这个誓言,是他内心深处对生存的渴望,也是他对未来生存环境的期许。
他将这些刻痕命名为“雨痕契约”。他相信,通过这样的记录和誓言,他能够不断提醒自己,末世的生存是多么不易,也能够鞭策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去改进,去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