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不去(1 / 2)

恰春归 清水如歌 2330 字 17小时前

“让糕点成为活的……花?”钱慧兰瞪大眼,有些难以想象。

“我曾经喝到一种浆饮,里面用了茉莉和牛乳,味道既有茉莉的清香,又有牛乳的醇厚,还带着茶的清香。”

姜梨道:“我寻思着借花之形,以花入味,做出的糕点既能吃,又能观赏,是不是比空有好味道的糕点更有新意?”

钱娘子眼睛一亮,“这倒是个好办法,只是这花要如何做成糕点,才能既好看又好吃,还能观赏呢?”

姜梨道:“若是能用鲜花馅料,用“百花染”的法子塑糕点外形,正好也可弥补这个季节花品不够的缺陷。”

“百花染?”钱娘子不解其意。

“就是用可食用的各色花瓣、花汁,甚至是带有天然色泽的花蕊花粉,”姜梨耐心解释,“直接作为颜料,在糕点上进行‘染画’或‘晕染’!”

她拿起一块白色的芸豆糕,“比如这雪白的糕体,做成鸢尾的模样,再用蓝紫色鸢尾花瓣汁液晕染其上,令其美而不艳,雅致脱俗,栩栩如生!”

“再如,”姜梨放下芸豆糕,又拿了一只小小的糯米团子,“这个可以用新鲜红梅花瓣捣碎取其汁上色,里面包上红梅做成的馅料,既取了梅花的形,又有了梅花的味,是不是比这一只糯米团子更有趣些?”

随着姜梨的讲述,钱娘子和钱慧兰已经想象出一盘盘精致的糕点,甚至连花的香味都恍若萦绕在唇齿间一般。

“妙!妙极!”

钱娘子猛地站起身,激动地在厅内走了几步,“以花入味,以花造型,……将花之‘韵’,融于糕点之中!让普通的糕点‘活色生香’、‘可食可赏’,还有什么比这更适合万花会的?”

她目光炯炯望着姜梨,“皎皎,我虽然明白你的意思,但要让我做这样精细的东西,还真是做不来。”

“你就当是帮伯母一次,指导着做这些糕点。你也不用亲自动手,就站在一旁看着厨娘做就是,只是具体怎么造型,怎么晕染,怎么调味,你多给她们一些意见。

“至于做这些糕点需要些什么花?什么工具?你只管说!人、物、财力,我倾力满足!”

姜梨笑了,“伯母太客气了,我若是能帮的,不用伯母开口我定全力以赴,只是这些都只是我的设想,至于真的能不能做?又能做到何种程度?我还得去多方请教。”

钱娘子已经有些迫不及待,“距离万花会的时间只有一旬,要不然明日就让厨娘们试起来,若是成了自然更好,若是不成,就做些寻常的糕点也还来得及。”

“伯母不要着急,我明日先和慧兰姐姐去拜访一位夫人。”

钱慧兰一听,圆脸上那对酒窝越发深了些,“妹妹要去拜访的是哪位夫人?是为糕点的事吗?”

姜梨抿唇笑笑,“就是那位用茉莉花做浆饮的夫人,等明日你跟我去了,便知道了。”

王夫人喜欢花,也提到过年轻时喜欢用鲜花做浆饮,说不定有好的点子。

翌日清晨,日头才铺满半个平阳。

姜梨已携着钱慧兰在去往王夫人家的路上。

青绸车帘滤进细碎晨光,钱慧兰用手撑着头,蹙着眉道:“妹妹,你昨日说的那个法子固然好,可那些花是不是当真能吃,又好不好吃都没有尝试过,难道都要叫人尝遍?”

姜梨翘了翘唇角,“其实做百花糕图的就是一个新鲜,并不一定要做很多,拣几样精致的做出来也就可以了。”

“今日去拜访的这位夫人可是会做百花糕?”钱慧兰又问。

“她会不会做花糕我不清楚,这位夫人用茉莉做过浆饮,我便想着去问问她有没有试过用其它花做过浆饮。”姜梨娓娓道:“能做浆饮的花自然也可以做糕点。”

钱慧兰点了点头,含笑道:“原来如此。”

两人说着话,便已经来到了王府。

看门的婆子知道姜梨,也不去通报,直接便将她带去王夫人的院子。

王夫人刚礼佛出来,见到姜梨带着个姑娘过来,笑着将她们让进屋里,“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是小公子有好消息了吗?”

姜梨笑着道:“青山书院还没有放榜,我这个时候过来,是馋夫人的浆饮了。”

王夫人便笑了起来,“既然如此,你就该差个人过来提前说一声,我早早将浆饮煮好,也省得你们在这里等得不耐烦。”

姜梨这才笑着将万花会上糕点的事说了一遍。

“也不知夫人除了用茉莉做过浆饮,还有没有用其它花卉做过?”

王夫人笑着道:“这事你便问对人了。”

“我年轻的时候,有几个手帕交,姑娘家在闺阁没有事,闲来便爱琢磨个花啊,草啊的。其中一个与我最要好的姑娘,跟我一样都喜欢吃,我用花制作浆饮,她便用花制作糕点。”

“她用牡丹做成的十二玲珑酥,美轮美奂,栩栩如生,让人都舍不得下口,只想找个花瓶供起来。”

钱慧兰一听,神情激动,“请问夫人,那位会做糕点的夫人如今可在平阳?”

王夫人敛了笑,摇了摇头,“她已经过世多年,这么些年,我再也没有见过做的那么好的糕点。”

屋内一时沉默。

钱慧兰有些不甘心,又小心翼翼的问,“那她的后人,还有没喜欢做糕点的?”

“她只有一个女儿,在她离世后,被人拐走不知所踪。”王夫人笑容温柔,“她家里除了还剩一个老父亲,已经没有人了。”

姜梨心下一动,脱口问道:“这位会做糕点的夫人可是姓田?她的女儿可叫田菱?”

王夫人眼里闪过一丝诧异,但转瞬又释然。

回春堂虽然所处位置偏僻,但田大夫医术不错,人又和气,前去问诊的人也不少。当年田家的事,也是闹得沸沸扬扬,姜梨或许听人说起这事也不奇怪。

她怅然点头道:“我那手帕交便是回春堂田大夫的独女,可惜那样一个人,居然年纪轻轻便遭了厄运。”

姜梨素来宁静的眸子带上了一丝笑意,“夫人,田菱找到了?”

“你说什么?”王夫人倏然起身,有些不敢相信。

“真的找到了,前两日她已经回了回春堂。”姜梨将事情经过讲了一遍,“昨日锦儿看到她,还说她气色好了许多。”

“那就好,那就好,”王夫人攥紧帕子,眼里泪光闪动,“菱儿找到了,她娘也终于可以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