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王府中的分身消失不见,所有通过签到获得的能力悉数融入李武体内。
在此之前,这些能力只能发挥部分威力,如今却能尽展其效。
第136章多般神通!(求订阅)
李武的系统需在京城里才能签到,离开京城则无法使用此功能。这也是他当初留下分身于北平的重要原因。
在他随朱棣南征期间,系统签出了四门地煞法术。
地煞法术各有千秋,究竟谁强谁弱难以评判,毕竟它们皆超越凡尘,具有无穷妙用。但在特定情境下,其应用价值自然有强弱之分。
此次签到的四门法术分别是“禁水”“坐火”“布雾”“剑术”。若以边境**为背景,“布雾”与“剑术”更为实用。
“公子。”
分身所获法术尽被李武领悟后……
李武忽地起身。
对朱高炽说:“稍候片刻,我需外出一阵。”
此刻离开,究竟有何急事?
前方战况危急!
朱高炽听闻李武之言,焦急万分。
然而,见李武神色严肃,未有玩笑之意,便按捺住疑问。
无奈拱手道:“李先生务必尽快归来!大同局势堪忧,恐难支撑太久。”
“一旦大同失守,瓦剌各部便会趁势侵入,那时烽烟四起,后果难料!”
李武微微点头:“李某自有安排,公子不必挂心。”
言罢,他御风而去,瞬息间消失于天际。
朱高炽在书房踱步,手中紧握一封十万火急的战报。
此战报来自大同,刚传来不久。
上书,瓦剌联军已抵达大同城外,沿途城镇多被攻占。
瓦剌大军势如破竹,三四十万兵力锐不可当。
大同城防不及北平牢固,敌军若全力进攻,最多可撑三日。
战报送达北京已两日,今日最晚明日傍晚,大同或将陷落。
“李先生,速归!”
朱高炽攥着战报,目光追随着李武离去的方向,满是焦虑。
但他并无责怪之意,深知李武此举必是为了应对瓦剌之患。
事实确实如此。
与朱高炽分别后,李武御风疾行。
不过一盏茶工夫,便至一片荒无人烟的旷野。
寻得一幽静湖泊。
“此地甚佳,人迹罕至,不会扰及凡人。”
李武满意点头。
随后,他口中轻吐“禁水”,体内玄光流转。
念头一动,跨步踏入湖中。
“禁水”。
单听名号,似能阻止水流流动。
实则不然,此乃“断流”之术。
地煞七十二法,每种皆独特。
故“禁水”并非阻隔水流,而是指无法通行的水域。
习得此法者可在“禁水”中自如行走。
因此,李武施展此术入湖后,全身尽湿。
因这不过是寻常湖泊,非真正的“禁水”。
许多人或以为此法无用,远不及御风之术。
实则不然。
他外表看似平庸,实则专为应对六界中那些极度危险的水域而设,例如三途川。普通人踏入三途川必死无疑,但若施展出禁水之术,则可安然通过。然而,从现状来看,这项法术的实际应用价值有限。
李武随意尝试后便不再关注,返回岸边时口中轻念“坐火”,同时用火折点燃篝火,随后从容步入其中。奇迹发生了,火焰竟未能伤及他分毫,此乃“坐火”的能力——火种金莲,入火不焚。此技能对抗三味真火定有奇效。不过,若用于对付凡人,也如同大材小用,毫无意义。
“这两项能力眼下都不太实用。”李武略显无奈,随即把目光转向最近签到得来的第三项技能——布雾。此法与祈晴、祷雨类似,具备掌控自然气候的强大力量。顾名思义,它能随时随地制造浓淡各异的迷雾。乍看之下,这项能力似乎作用不大,但相较于前两者,实用性更强。
“布雾!”李武低声呼唤,脑海中瞬间涌现出大量神秘信息。他以某种未知方式注入法力,将自身意志传达给天地,顿时一片白茫茫的迷雾遮天蔽日,将整片山林笼罩。“这能力不错,或许会有所用途。”很快,他收起神通,嘴角扬起笑意,接着看向最后一项签到所得——名为“剑术”。
这并非普通剑术,而是领悟剑与炁相融奥秘后的元神御剑之法。“剑术!”伴随着一声高喝,他展开了神通,话音刚落,腰间佩剑便发出清脆剑鸣,腾空而起,在半空划过一道璀璨白光。……
“去!”李武抬手指向远处的大树。
片刻之间,空中那道白芒发出尖锐的啸声,猛然朝目标疾射而去。
“咔!”
一声断裂音响起。
只见那棵巨树轰然倒塌,齐齐断为两截。
“斩!”
李武并未停歇,以元神御剑之术操控飞剑穿云破雾。
他指尖轻划,剑光闪过之处,大片树木应声倾倒。
约莫半炷香后,李武满意收功,赞叹道:
“此法威力非凡!”
掌握了这门技艺,他在战场上可施展的手段将远超以往。
不只是排兵布阵那么简单。
“我已有应对瓦剌诸部之策。”
李武脑中灵光乍现,嘴角扬起笑意。
随即施展御风之能,返回布政司。
朱高炽见李武归返,欣喜万分,快步上前。
“李先生,适才去了哪里?”
李武淡然一笑,未作答,而是吩咐道:
“须得立即筹备,不论锻造还是征集,总之尽快凑齐十万把铁剑,火速送往大同。”
朱高炽听闻此言满心疑惑。
十万把铁剑?
莫非李先生暗藏伏兵?
但他不是只身前来吗?
李武一眼洞悉他的疑虑,笑道:“照办即可,明武自知我的用意。”
朱高炽闻言不再迟疑,决定信任李武。
另一边,大同。
瓦剌诸部依旧有序攻打顺天府。
瓦剌、鞑靼、北元、蒙古……这些势力关系错综复杂,若不清楚它们的联系,许多事难以理解。
不妨从北元说起。
元朝由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后建立。
趁宋朝衰弱时南下攻入中原,灭宋建元。
后来因治理失当被朱元璋**,退居北方。
直至1402年,鬼力赤弑杀元帝,北元正式**,恢复为蒙古。
然而,鬼力赤仅是从名义上终结了北元。
事实上,自捕鱼儿海之战后,北元已名存实亡。
捕鱼儿海一战不仅重创了北元残余势力,也让黄金家族在蒙古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彻底崩塌。
自此,多数蒙古部落相继宣布**,蒙古草原从此由瓦剌和鞑靼两大部落掌控。
鞑靼表面上尊奉黄金家族后裔孛儿只斤·本雅失里为汗,但实权却掌握在太师阿鲁台手中;瓦剌虽曾与黄金家族联姻,却控制了西部草原,并与东边的鞑靼长期争斗不休。
因此,瓦剌、鞑靼虽同属蒙古部落,但彼此互不臣服,各自声称继承了元朝正统。
北元至此已名存实亡,皇帝不过是傀儡罢了。
两大部落互相对抗,谁也不肯退让,都想夺回昔日荣光。
然而,这段时期的历史因李毅的介入而改变。瓦剌与鞑靼暂时搁置分歧,联合畏兀儿等势力组成联军,在朱棣与朱允炆交战之际,向大明发起进攻,试图重建北元辉煌。
……
时值蒙古诸部围攻大同进入最后阶段。各部首领齐聚一堂,商讨攻克大同后的下一步行动。
这场讨论极为短暂,双方迅速达成共识:趁朱棣忙于南方战事之际,火速攻陷北京城!夺取京城意味着他们将具备与朱棣抗衡的实力。
当然,这只是表面说辞。实际上,各部落心怀私利,所谓复兴元朝不过是借口。他们的真实目的,仍是扩张自身利益。
尽管如此,大军仍直指北京城。就在众人形成决议之时,一名探子急匆匆闯入营帐。
坤帖木儿眉头微蹙:“何事惊慌?”
探子答道:“不久前,朱棣长子朱高炽突然大量征集刀剑,起初以为有援军到来,但经过仔细查探,却发现并非南线明军回援,而是大明国师李武回归!召集刀剑似乎正是他的命令。”
此言一出,军帐内众首领皆陷入沉思。
坤帖木儿率先开口:“你确定这条消息准确无误?”
探子答道:“千真万确!实际上……”
他忽而迟疑起来。坤帖木儿不悦地道:“有话直说,莫要吞吞吐吐。”
探子忙道:“我们在北平的眼线发现,有一道身影自南而来,直入北京城,那人或许便是大明国师李武……”
此言一出,军帐内气氛愈发沉重。
蒙古诸部首领神情怪异,心中各有盘算。李武之名早已传入众人耳中——
截断潺沱河,布下八卦阵,几乎未损一兵一卒,大破耿炳文三十万大军;
施展法术,召唤灵兽,击退围攻北京的李景隆五十万联军;
率军南下,一句言语,城墙自行坍塌;
无舟可渡,移来大山充作桥梁,数十万大军顺利渡江……
种种传闻层出不穷,且愈发离奇。起初,众人只当是传说,即便后来证实耿炳文、李景隆败绩,仍认为是朱棣为巩固权威所杜撰。
但探子之言令众人察觉不对劲。“飞”入京城?这是何意?
正当诸人困惑之际,坤帖木儿冷笑一声:“荒谬!人能在天上飞?你视我为何等无知之人?”
探子惶恐不已,“属下不敢妄言,此消息确是从下属处得来!”
坤帖木儿断然道:“人怎可能上天?必是探子误判。”
畏兀儿部首领附和:“我也这么想,凡人哪有这般怪力乱神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