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刺痛难当(2 / 2)

李武从未考虑过这一点,一瞬间,记忆中的那个陌生的父亲仿佛鲜活了起来,他也逐渐明白了张玉清为何总是如此偏心。

张玉清的情绪低落下来,今日本来就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加之此刻想起亡夫,眼中的黯淡更加浓厚。

在这种心境下,张玉清忍不住想要多说几句,或是再三叮嘱一番。

“大哥,娘不懂打仗,但也明白不是所有参战的人都会丧命,总有人能活下来,所以你别学你爹,得多想点法子保命。

你弟妹还小,全指着你呢,妹妹出阁,弟弟娶亲,处处都要靠你帮忙。”

张玉清说到这里停了一下,觉得自己说得太过直白,想缓和些语气,可一狠心,又强硬地说:“我知道近来你对家里的事儿有些抵触,但别因此抱怨。

你是长子,老话说得好,长兄如父,他们年纪小,得由你管,你也该挑起这担子,别觉得不公平。

要是真觉得不公,就想想娘,娘一直对你偏心些,这样你就不会觉得委屈了。”

她说到最后,声音微微颤抖,但努力掩饰住了。

张玉清自己也没料到,有一天会这么早地把家里的担子分一部分放到大儿子肩上,哪怕这是他的责任,她心里依旧感到十分难受。

李武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转头看了张玉清一眼,轻声问:“家里是不是欠了不少债?”

他想了解这位年仅三十四五的母亲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可这一句话几乎让张玉清崩溃,一句话也说不出,转身快步进了厨房。

借着天边残存的亮光,李武看到张玉清在厨房里背对着他,无声地抽泣。

长兄的责任……李武忽然觉得像一座山一样压在了自己的肩膀上。

上一世他是独子,父母早亡,即使创业艰难,也是自给自足,从未有过这种体验。

现在,作为长兄,他该如何行事?这家人又该如何维持下去?

……

李武深深叹了口气,目光望向远处的天际,仿佛看到了渐行渐远的过去,随后目光变得坚毅起来。

不管多难,既然是家里的长子,他就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绝无逃避的道理。

可是,该怎么担当?

光是想想,李武就觉得事情复杂重重。

不说别的,饭总得让人吃饱吧,不能让弟妹一个个瘦成皮包骨。

还有窗户得修补一下,天气越来越冷,夜晚寒风呼啸,他们大人也许能忍,可家里还有个两岁的弟弟,哪能受得了。

李武的大妹年底要出嫁,嫁妆的钱总得补上。

家里的债务也该想办法偿还,欠邻居的钱多了,与人相处时底气不足。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钱,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

想到这些,李武坐不住了,起身准备出门。

“大哥,我吃饱了,我们来翻跟斗吧。”

五岁的小妹李六吃完几口饭就蹦跶出来,拉着李武的手撒娇。

家里人都忙着各自的事,母亲张玉清低头抹眼泪,二妹在喂七弟吃饭,三弟、四妹、五妹则围着桌抢菜吃,谁也没空理小六妹。

无奈之下,李武答应带她出去玩。”走,哥带你去玩。”

他抱起小妹,大步走向门外。

几天前,他在一张药方上发现了一个主意。

那药方上写着一味叫柴胡的药材,他对此并不陌生,创业时曾接触过。

如果记忆无误,房山周围有不少地方野生柴胡生长。

现在他一穷二白,只能靠山吃山,他想去问问医馆,只要他们愿意收柴胡,他就敢将整座房山翻遍。

因为天色已晚,当李武赶到医馆时,里面只有胡大夫正在教两个小徒弟。

两人是同一条胡同的,彼此熟识。

胡大夫看到李武进来,笑着问:“你怎么这时候来复查?”

“复查不急。”

李武笑了笑,继续说道:“我是想问问您一件事。”

胡大夫有些疑惑。

李武开口问道:“我有个小兄弟手里有一批柴胡,咱们医馆要不要?”

胡大夫愣了一下,没想到李武会问这样的问题。

但这个问题倒是引起了胡大夫的兴趣,柴胡是常用药材,自然是越多越好。

而且他也很欣赏那些单独跑业务的参客和药客,他们不仅价格低,还不需要承担运费。

“只要药效没问题,有多少我就要多少。”

胡大夫坚定地说。

“怎么收?”

胡大夫想了想说:“你去其他医馆,一两才两文钱,因为我们是同一条胡同的,我直接给你最高的价格,一两三文。”

李武对这个时代药材的价格不了解,也不知道医馆进货的具体渠道,有些拿不准这个价格。

他脸上的表情习惯性地带上了一丝为难。

正想试探一番,却发现胡大夫瞪着眼睛怒视着他,一副吹胡子瞪眼的模样。

\"你小子还有不满意的地方?我这辈子何曾做过亏心事,别人的事儿从不曾有过,尤其是对自己的乡亲更是如此。

要是你不信,可以去整个北平打听打听,若有谁出价比我还高,你尽管带人来砸我的铺子好了。”

李武早就习惯了这种场面,也不觉得有什么难为情的。

他放下六妹,叉着腰,更加理直气壮地说:\"嘿,我什么时候说过不满意的话了?您一把年纪了,怎么平白无故地冤枉人呢?大家都知道我李武是个讲义气的人,就算咱们住一条胡同,别说钱的事儿,您要是想要,哪怕赔点钱我也愿意给您,光是我们之间的交情就值这些钱。”

胡老头听到这话,真是哭笑不得。

另一边,李武又迅速换上了一副笑脸。

\"胡老,我对这行当实在不太了解,能不能麻烦您给我讲讲,指点指点?\"

胡老头无缘无故受了气,心里憋屈得很,不愿搭理李武。

李武转头开始缠着胡老头的两个徒弟。

那两位徒弟修为尚浅,和李武聊了一阵后,便让他对这个行业有了不少了解,顺便也知道了胡老头给出的价格其实相当不错,这让他不禁感慨一句:\"这个时代做生意真的这么容易吗?\"

渐渐地,天色已晚,快要宵禁了,李武招呼四处乱跑的六妹,准备告辞离开。

回到家后,正在主屋玩耍的三弟、四妹、五妹一看到李武立刻安静下来,三个孩子不约而同地躲开了李武,跑到另一个房间继续玩闹,二妹看到这一幕,替李武感到尴尬极了,却又不好说什么,倒是李武好像没察觉到一样。

李武把六妹交给二妹,然后去找张玉清。

\"娘,明天早上早点起来,给我烙些菜饼,我要出门一趟,也不知道一天能不能回来。”

张玉清没有追问原因,无条件支持她的大儿子,一口答应了下来。

李武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多烙点吧,明天我想带老三一起去。”

\"不会有危险吧?\"张玉清忍不住担忧地问了一句。

\"没事,您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