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十年的长安城,朱雀大街依旧车水马龙,可太极宫的空气却仿佛凝固了一般。
春末的柳絮飘落在太极殿前,被宫人反复清扫,却总也扫不尽那股压抑的气息。
就在这看似寻常的日子里,一封密奏如惊雷般,打破了朝堂的平静——开国功臣、刑部尚书张亮被人揭发意图谋反。
张亮的府邸曾经是多少寒门子弟向往的地方。
想当年,玄武门之变前夕,他被太子李建成的人逮捕入狱。严刑拷打之下,张亮咬碎钢牙,始终不肯吐露半点李世民的计划。
鲜血浸透了囚服,指甲被生生拔去,可他硬是用血肉之躯为李世民守住了最关键的秘密。
李世民登基后,念及这份过命的交情,对他恩宠有加,张亮也一路官至刑部尚书,位极人臣。
然而,人心总是难测。随着权力的膨胀,张亮渐渐生出异心。
有人举报他豢养五百义子,结交江湖术士,妄言天命。
更有人言之凿凿,说他家中私藏兵甲,图谋不轨。
朝堂之上,群臣议论纷纷,有人力保张亮绝无反意,毕竟当年他对李世民忠心耿耿;也有人慷慨陈词,力主严惩,称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神色凝重。看着跪在殿下的昔日功臣,他的眼神里满是痛心与纠结。
“亮,你可有话说?”
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颤抖。
张亮伏地痛哭,却始终不肯承认谋反,只是反复说着自己冤枉。
可证据摆在眼前,满朝文武的目光都落在皇帝身上。
最终,李世民重重叹了口气,挥了挥手:
“按律处置吧。”
那一瞬间,这位开创贞观之治的英主,仿佛苍老了十岁。
就在张亮被处斩的阴影尚未散去之时,北方传来捷报。
六月的草原上,名将李绩率领唐军与薛延陀展开激战。
烈日当空,沙尘漫天,唐军铁骑如利剑般冲入敌阵。李绩身先士卒,长枪所指,所向披靡。
经过一番恶战,唐军斩首五千,重创薛延陀主力,缴获的牛羊、战马不计其数。
此役过后,薛延陀元气大伤,再无力与唐朝抗衡。
捷报传回长安,全城欢呼。太极宫前,锣鼓喧天,百姓们夹道庆祝。更令人振奋的是,十一个外族部落听闻唐军大胜,纷纷派遣使者前来长安朝贡。
他们带来了奇珍异宝、 exotic 香料,还有对大唐天子的敬仰与臣服。
各国使者身着华丽服饰,在太极殿前向李世民行跪拜大礼,高呼“天可汗万岁”。那一刻,长安城的上空仿佛都被荣耀笼罩,大唐的国威远播四海,国际地位达到了新的高峰。
然而,在这欢庆的背后,李世民却独自坐在书房,对着张亮的画像久久不语。
窗外的明月洒下清辉,照亮了皇帝脸上的泪痕。
他深知,这盛世的背后,有多少牺牲,又有多少无奈。
或许,这就是帝王的宿命,在江山与情义之间,永远要做出最艰难的抉择。
含元殿的鸱吻刺破铅云,鎏金鸱尾在暮色中泛着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