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忠烈昭昭(2 / 2)

天香阁的歌伎们素衣而来,在塔前摆开十丈素绢。那上面用金线绣着所有阵亡将士的名字,每一针都缀着珍珠泪。为首的清倌人轻拨琵琶,新谱的《安魂引》如泣如诉,听得满城百姓掩面而泣。

就在这悲怆的氛围中,一队风尘仆仆的骑兵突然闯入广场。为首的将领滚鞍下马,捧着一个沾满泥土的铁盒:\"陛下!凉州收复了!这是在西夏大营找到的...\"

赵桓打开铁盒,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三百二十块木牌——正是大宋阵亡将士的身份腰牌。每块木牌都被鲜血浸透,边缘布满牙印,显然曾被敌人当作战利品炫耀。

\"挂到塔里去。\"赵桓将铁盒递给林妙,\"就挂在他们的名字后面。\"

他转身望向西北,那里是西夏的方向。秋风吹散晨雾,露出远处军器总局新建的熔炉群,黑烟如狼烟般直冲云霄。更远处,泉州船厂的新式战舰正在下水,蒸汽机的轰鸣声隐约可闻。

\"传旨。\"赵桓解下腰间玉佩放在塔前,\"即日起,凡大宋将士阵亡,皆入忠烈塔。其父母每月领米三石,妻儿由官府抚养至成年,子嗣可优先入官学。\"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文武,最后落在那些满脸泪痕的孩童身上:\"记住今日。记住这些人用命换来了什么。\"

暮色降临时,守塔的老兵发现塔前多了样东西——一把缺了口的旧腰刀,刀柄上缠着褪色的红布。这是某个老兵留下的,或许是他战友的遗物,又或许是他自己的佩刀。

长明灯的青焰照亮了刀身上的铭文:\"愿以此身,再卫山河\"。

夜风拂过,铁塔上的三千七百个名字微微发烫,仿佛那些逝去的英魂正在回应。而在遥远的西北边境,新招募的十万新军正在誓师,他们每人怀里都揣着一块忠烈塔的拓片。

明日,这支带着刻骨仇恨的军队将开赴前线。但今夜,整个汴京城都在为逝者守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