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灵山遗净土·佛音照客心(1 / 2)

辞别高老庄,师徒三人一马向西而行。行不多日,山势渐奇。周遭峰峦叠翠,古木参天,奇花吐艳,瑞草凝香。溪涧清冽见底,白鹤衔芝翔于林间,灵鹿衔芝踱于幽径。空气中弥漫的灵气温润祥和,竟似天然涤净了连日行走江湖沾染的烟火浊气与厮杀戾意。

玄奘坐于白龙马上,只觉心中一片空明澄澈,连日来的奔波疲惫与焦虑似乎都被这山间清气拂去,对前路仿佛生出一种莫名的宁静期盼。猪八戒挑着担子,哼哼唧唧,也被这清幽安抚了浮躁,安静不少。孙悟空依旧扛着金箍棒,火眼金睛警惕扫视,却在此处也感心神舒畅,那股好斗的天性难得沉寂。

此地唤作浮屠山。山不高,却自有一股灵秀之气冲霄,仿佛万千佛门清修地的意念汇聚于此地残存。山中并无宏大寺院,只在最高峰处,有一株不知活了多少春秋的巨大香檀树拔地而起。那树:

树冠参天如盖,枝叶繁茂得不似凡间物,每一片叶子都仿佛由碧玉雕成,流转着晶莹宝光!

树身粗壮无比,需数十人合抱!树皮虬结如龙鳞,纹路天然如佛印梵文,透露出万载沧桑与无尽禅意。

树下并无高堂广殿,唯有天然石台与结跏趺坐的蒲团苔痕,一顶由枯藤古枝自然盘绕、铺着厚厚洁净落叶与奇花异草的巨大草庵悬于半树!此庵不染尘埃,清风自入,天然与这古树融为一体,浑然天成!一位形容枯槁、面似树皮、却目如古井深潭的僧人乌巢禅师端坐其中。

禅师面前青烟袅袅,只有一方木鱼轻叩,再无他物。

远处的山坳之中。

刘子云与白璃悄然伫立。此处灵气浓郁纯粹,连那无处不在的天地压制在此都仿佛柔和许多,如同溪水抚过卵石,而非深渊重压。白璃苍白的脸色显出一丝难得的舒缓,颈间那道血痕在灵气滋养下也变得温润些许。但她依旧紧紧跟在刘子云身后,妖瞳带着警惕与敬畏,望向山顶那座宝光氤氲的巨大草庵。

“好浓郁的佛门净土气息……” 白璃忍不住低语,声音中带着一丝连她自己都未察觉的向往与迷惘。同为妖类,此地的清净对她这沾染血腥的本源,有着难以言喻的净化与吸引力。

刘子云目光沉静,如古井无波。识海深处那柄沉寂的飞剑微微嗡鸣,并非警戒,而是如同被清风拨动的古弦,与这方净土的自然道韵隐隐应和。他“看”着那乌巢禅师:

* 其存在本身,便是禅意的凝聚。身非佛非神,却已将佛法真谛融入了草木山石、古树浮云!

* 他意念所及,便成净土。草庵非神工雕琢,乃天地感其禅心所化!

* 其修为深不可测,却无丝毫法力外泄,只有如同古树盘根般深沉静定的圆融智慧流转!仿佛已勘破诸相,身即菩提。

就在这时——

“唵——”

乌巢禅师并未张口,一声低沉宏大的佛号却如同自虚空诞生,瞬间响彻整个浮屠山!这不是普通僧侣的唱诵,而是心念与天地大道共鸣所生的法号真言!

随着这声佛号:

整株巨大的香檀树微微亮起!每一片翡翠般的叶子都绽放出柔和温润的碧玉光芒!

树下草庵青烟陡盛,化作无数细微的金色符文,缭绕升腾!

禅师头顶虚空,自然浮现出一圈圈清净琉璃色的智慧光轮!其光芒温暖慈悲,不刺目却照亮心田!

他目光落在已经行至树下的玄奘身上,缓缓开口:

“三藏法师远来辛苦。一路西行,路途险恶,魔障丛生,只须念诵一部经文,可解诸难,护你性灵不迷。”

他的声音平和、自然,仿佛山泉流淌,树叶摩挲,又蕴含着莫大智慧,直接印入玄奘心灵深处!

玄奘闻言,心头巨震! 这些时日行来,妖魔纠缠,虽收服徒弟,却也经历生死大恐怖,心性难免动摇。此刻听此语,如黑暗中突见明灯,当即整理衣冠,无比虔诚地伏拜于地:“弟子愚钝,万望禅师慈悲,赐下真经!”孙悟空、猪八戒也都被这禅境感染,肃然躬身。

乌巢禅师微微颔首,手掌虚托,一道纯粹由意念与智慧光辉凝结而成的金色文字,如同涓涓细流,自虚空中流淌而出,清晰地烙印在玄奘心湖识海之内!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经文不长,字字珠玑,如同宇宙大道的精粹凝结!讲述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至高真理!其文意精微玄奥,直指破除心魔、了悟大自在的根本!玄奘虽一时未能尽悟其中深意,但这智慧之光与护持道念的伟力已深深融入他神魂之中!自此之后,每当危急关头,持诵此经,便能智慧照破迷雾,妖魔难侵其神!

浮屠山受经!

山风轻拂,灵气荡漾。师徒三人沐浴在经文智慧的光辉与山野净土的气息中,身心皆得洗涤。

就在乌巢禅师吐露真言、智慧光轮普照山野的瞬间!

这凝聚天地清气的佛门净土道韵,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自然引动了更高的意志!

无声无息。

一道目光跨越了无尽空间。

在刘子云与白璃头顶那片纯净的天空深处,仿佛被佛光浸润,自然凝结出一朵纯净无暇的白玉莲座虚影。

莲座上,一个无法用言语形容其庄严、慈悲、清净、无量光明的女子身影悄然显化。

观世音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