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景瑜公主很钦佩她(1 / 2)

国公府正厅。

除了尚在真定治理的国公爷不在,沈府能说上话的主子都在这儿了。

“大嫂,这宋府的宴怎么就去不得了?你们大房不去,总不能还拦着我们吧。”说话的是二房夫人。

她生得一双吊梢凤眼,鼻梁挺直如削,嘴唇薄而分明,是个打眼看上去就知道是个颇有手段心思的女人。

三房夫人杨氏也在,她不吭声,却是在心里打定主意要去赴宴。

能被宋府宴请的人家,定是高门大户,不比荣国公府差多少,杨氏是带着为沈菱挑选夫婿去的。

她本就觉得大房不会真心待她们母女,是以沈夫人越是压着不给去,她越觉得大房见不得别人好。

沈夫人坐在主位上,扫了他们一眼,道:“我已经给宋府回帖,三日后的宴席,沈家人一个都不会去。”

二房夫人脸色一变,语气有些不满了:“大嫂,你不能这么霸道吧?你怎么能代我们做决定?”

沈夫人道:“我是国公府的主母,我当然可以这么做。”

二爷沈魏语气还算温和:“嫂嫂,你这总得有个理由吧?你说我们一个都不去,岂不是太不给宋家面子,那不是将人得罪死了吗?”

杨氏也忍不住道:“大嫂,你不怕得罪宋府,别拉我们下水。”

宋阁老与圣天教勾连一事暂不能明说,这桩隐秘至今尚未在京中透出半分风声。倘若此事从国公府里不慎传扬出去,只怕会惹来难以预料的风波。

沈夫人看着他们,懒得废话:“你们若是不愿听我的,非要去,我也不拦着,但是谁要去宋府的宴席,就得先分家。”

“分家?!”二房夫人震惊道,“你疯了?”

沈魏道:“嫂嫂,这种玩笑可不能乱开啊,都是一家人,说分家多伤感情啊。”

“我没疯,也没有跟你们开玩笑。”沈夫人冷静道,“我话就放在这儿了,谁想去,就分家了再去。”

分家便意味着财产切割,今后各过各的。

然而,二房和三房都没有什么赚钱的能力,全家的吃穿住行,甚至官途上的打点,处处要仰仗大房,光凭这一点,沈夫人就能轻易拿捏他们的七寸。

更别说杨氏还惦记沈夫人答应给沈菱的嫁妆了,要是分家了,这笔嫁妆定是拿不到了。

一时间,二房、三房的人都老实了,只是脸上仍有一点不服。

沈夫人的语气方才稍敛,缓声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既然身为国公府的主母,自然要以府中大局为重,宋府那场宴席,是鸿门宴,去不得,以后你们自会明白。”

“若是让我知道你们谁背着我偷偷去了宋府,还是那句话,滚出荣国公府。”

二房夫人精明,会听出其中利害,这话主要是说给三房听的。

杨氏心中那点攀附的盘算,被这声警告敲得粉碎,终究是将那点心思强压了下去。

二房夫人又道:“那镇国公府呢?要不要去?”

沈夫人端茶饮了一口,才道:“你们自己决定。”

二房夫人敛下眸,眼珠转了转,没说话。

离开正厅后,二房夫妇顺着抄手游廊走回去。

沈魏问夫人意见:“那镇国公府咱们还要不要去?”

尤氏立刻道:“不去,都不去。”

沈魏不解,又问了一遍:“怎么,镇国公府也不能去?”

尤氏停下脚步,有些无奈,又有些恨铁不成钢般:“推了宋府的邀约,转头就去镇国公府,你让宋府那边怎么想?”

“干脆两边都不去,谁也不得罪,那天你就称病,留在府里,谁也不见,懂了吗?”

沈魏一思量,觉得有道理:“行,都听你的。”说完便要走了。

走出两步又似是想起什么,回头跟尤氏说了声:“对了,今晚我在林氏那歇着,不用等我了。”

尤氏闻言,脸色一沉,盯着沈魏匆匆离去的背影,眼里划过一抹怨毒。

低低地骂了句:“林氏这个小贱人!”

国公爷虽也有一房妾室,可那是当年老太太硬塞给沈琅的,秦氏怀上孩子还用了些手段。

自那以后,沈琅再也没有踏入她房中半步,二十多年里也不曾纳妾,眼里只有沈夫人一人。

再看看沈魏,简直跟沈琅彻底相反!这么多年了,沈魏数不清有多少女人,屋里的,外面的,她看都看不过来,早已身心俱疲。

尤氏唯一欣慰的是,虽她自己的夫君不行,可她给女儿挑了个不错的夫婿。

沈妙云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婚姻,不会走她的老路。

而沈霜宁就不好说了,天底下像赵黎安那样专一深情的男子可不多,满京城里的贵胄子弟找不出第二个了。

人都有点攀比心,尤其是同住屋檐下,一个姓氏的。

尤氏心想,二房虽比不上大房风光,但她的女儿一定要嫁得比大房好!

......

沈霜宁这边刚从忠勇侯府出来。

“阿姐,你身子不便,都说了不用送我。”

沈妙云温柔道:“我身子好着呢,你怎么比你姐夫还紧张。”

沈霜宁又低声道:“阿姐,我方才跟你说的,你一定要上心些。这三个月内,都别跟宋府来往了。”

“好,我记着了。“沈妙云又细细嘱咐,“你路上小心,早些回府。”

“我去送一送宁宁吧。”一旁的赵黎安说道。

沈霜宁对赵黎安隐隐有些反感,便婉拒了。

沈霜宁是坐了马车来的。

她辞别沈妙云后,便在阿蘅的搀扶下弯腰上了马车。

赵黎安的视线停留在她身段窈窕的背影上,喉结滚了滚,心里是愈发痒了,却又怕夫人察觉,没敢多看。

沈霜宁心事重重,没有功夫去在意赵黎安。

宋府这次宴请了京中半数的望族,阵仗不小,沈霜宁愈发觉得宋府不安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