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势,风云再起】
公元186年初春,河北大地冰雪初融,万物复苏。赵信站在议事厅外,望着远方蜿蜒的漳水,心中却未因和平而安逸。斥候带回最新情报:
洛阳朝廷内部腐败加剧,宦官与外戚争权不休;
西凉董卓被召入京,手握重兵,意图夺权;
中原各地民变四起,黄巾余部活跃于兖州、豫州;
刘虞虽仍守幽州,但已无力南顾。
赵信召集诸将与政令司官员,召开“北伐中原”战略会议:
“河北已稳,民心可用。”
“若要真正改变天下格局,我们必须走出河北。”
“洛阳,是我们的下一个目标。”
此言一出,满座震惊。有人质疑:“洛阳乃天子所在,城高池深,我军不过万人,岂能轻举妄动?”赵信微微一笑:
“我们不是去攻城。”
“我们要做的,是动摇朝廷根基。”
【战略构想:先取河南,再图洛阳】
赵信制定“步步为营、以战养战”的推进策略:
总体目标:
控制黄河以北至洛阳外围的战略要地;
打通通往中原的通道,策应各地起义军;
破坏朝廷漕运,扰乱其经济命脉;
在洛阳周边制造混乱,削弱其防御体系。
行动部署:
部队任务白耳精锐(甲级)赵信亲率,作为先锋主力,负责攻坚与突袭李大眼部占领黎阳,控制黄河渡口,确保后勤畅通张猛虎轻骑渗透至陈留、颍川一带,联络黄巾残部刘铁柱部守卫河北基地,防备刘虞反扑
此外,设立“行军政署”,由民政部派出专员随军行动,负责安抚占领区百姓、设立临时治理机构。
【第一阶段:夺取黎阳,控制黄河】
三月初六,赵信亲率八千大军南下,首战目标——黎阳。此地为黄河重要渡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赵信采取“夜袭+内应”双管齐下的战术:
提前派遣密探潜入黎阳,收买守将副官;
夜间发动突袭,白耳兵迅速突破城门;
守军措手不及,仅半个时辰便溃散投降。
黎阳易主,赵信下令修筑浮桥,打通南北交通线。他还发布《告黎阳民众书》:
“我们不是来掠夺的贼寇。”
“我们是为了你们不再挨饿、不再受压迫的人。”
“愿者共治,不愿者亦可安生。”
此举赢得民心,不少百姓主动前来投效。
【第二阶段:挺进河南,连克数县】
四月上旬,赵信挥军南下,进入河南地界。沿途所向披靡:
攻克白马津,切断敌军援兵;
连克酸枣、长垣等县,扩大控制范围;
设立“行军政署”,推行新政十策;
组建“河南义军分部”,吸纳本地武装。
张猛虎成功联络到颍川黄巾余部首领李仲康,双方合兵一处,兵力增至一万五千人。赵信趁势发布《讨腐檄文》,痛斥洛阳朝廷贪腐无道、苛税害民,并号召各地豪杰响应: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今日之乱,非起于民,而生于政!”
“凡愿兴义师者,皆可得我军支持。”
此文传遍中原,引发强烈反响。多地士族、流民、小股武装纷纷归附,形成一股席卷之势。
【第三阶段:围而不打,震慑洛阳】
五月,赵信大军逼近洛阳外围,屯兵于巩县、成皋之间,距洛阳仅百余里。但他并未立即进攻,而是采取心理战:
屯兵期间,严禁劫掠,秋毫无犯;
散发传单,揭露朝廷腐败内幕;
释放俘虏,让他们带回“义军仁政”的消息;
在洛阳周边设伏,歼灭多支朝廷侦察部队。
洛阳震动。朝中大臣惊恐万分,纷纷上奏皇帝加强防守。宦官张让怒斥百官无能:
“一群流寇,竟敢逼迫天子?”
但谁都知道,真正的威胁已经来了。
【尾声:问鼎中原,天下侧目】
七月,赵信在成皋设立“河南总指挥所”,正式宣布成立“中原义军联合指挥部”,他本人任总指挥。他还颁布《中原联合纲领》,提出三大目标:
推翻暴政,废除苛税;
均田富民,广设学堂;
联军共治,重建秩序。
此举不仅赢得百姓支持,也引起各地势力关注。有使者自南阳而来,称刘备有意结盟;有书信自江东送达,孙坚愿互通情报;甚至连远在西凉的马腾,也遣使表示愿意保持友好。赵信站在高台上,望着远方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声说道:
“我们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这不是终点。”
“这才是真正的开始。”
他知道,真正的中原之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乱世再起,强敌压境】
公元186年夏,黄河两岸战火未熄,中原大地风云骤变。斥候急报:
曹操自兖州出兵,连克陈留、济阴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