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帝崩长安,新王将立(2 / 2)

“若无人能服众,不如让兵马来决定。”

气氛陡然紧张,几乎一触即发。

【禁军对峙:西华门外,血染宫墙】

就在此时,宫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裴元靖率“虎贲铁骑”五千精兵抵达西华门,封锁皇宫出入通道。与此同时,赵昱的心腹将领周世勋也调动“鹰扬轻骑”,逼近东宫外围。赵昶则迅速控制刑部与御史台,下令通缉赵晟派系中的几名关键官员。整个长安陷入前所未有的动荡之中。郭威站在城楼上,望着下方剑拔弩张的局势,低声对林知远说道:

“不能再拖了。”

“今日若不决出胜负,明日便是内战。”

林知远点头:

“那就依陛下之意——择贤而立。”

“不是靠血缘,而是靠实力。”

【太极殿决断:谁掌玉玺,谁登龙座】

辰时正刻,太极殿内。林知远、李昭、郭威三人召集百官,宣布最终决议:

“三皇子皆有功于国,然国不可无主。”

“今依先帝遗愿,举行‘三子试政’之最终评定。”

“凡能于三日内稳定京城秩序、安抚百官、掌控军队者,即可继位。”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却比战场更加残酷。

赵晟试图联合翰林院与地方节度使,争取民心;

赵昱调集边军进入京畿,震慑反对势力;

赵昶则动用刑部力量,清除异己,清洗朝廷。

三日后,局势明朗:

赵晟虽得士绅支持,但无法掌控军队;

赵昶手段凌厉,却被旧贵族抵制;

唯有赵昱,凭借军权与果断决策,稳住了京城大局。

林知远在御前宣布:

“经三日考验,次子赵昱最能安定天下。”

“今奉陛下遗愿,册立赵昱为帝,改元‘永昌’。”

【尾声:帝国新生,风暴未息】

建兴十年六月三十日,赵昱正式登基,成为新一代皇帝。他在登基诏书中写道:

“朕非长子,亦非嫡出。”

“然既蒙天命所归,便当以雷霆之策,守江山之固。”

“自今日起,整肃军政,严惩贪腐,改革吏治,广纳贤才。”

“若有妄图扰乱社稷者,格杀勿论。”

长安城恢复平静,但这场权力更替带来的余波仍在蔓延。西域边将传言不满新帝出身;江南士族私下串联,意图另立山头;甚至有人传出,赵昶并未真正放弃夺权……而在皇宫深处,一道身影悄然消失于夜色之中……

【太极殿登基大典:新帝即位,百官朝贺】

建兴十年七月初一,长安太极殿。晨钟初响,百官齐聚,文武群臣身着朝服,依次入列。金銮之上,赵昱身披龙袍,头戴冕旒,神情肃穆地端坐于御座之上。礼部尚书李昭高声宣读登基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先帝驾崩,社稷危矣。”

“次子赵昱,临危受命,三日试政,安定京城,众望所归。”

“今即皇帝位,改元‘永昌’,以继皇业。”

随着一声“万岁”响起,百官齐跪,山呼万岁,声震云霄。然而,在这庄严隆重的仪式背后,暗流仍在涌动。西域使者阿史那·帖木儿低声对身旁翻译说道:

“这位新帝,是靠军队上位的,恐怕难以服众。”

刑部旧臣王廷翰则在私下写信给江南士族:

“赵昱虽登基,然其根基未稳,若各地节度使不从,必生变乱。”

但赵昱显然早已预料到这一切。他在登基当日便颁布第一道圣旨:

“自即日起,凡不服从朝廷调度者,视为叛逆。”

“边将不得擅调兵马,违者斩。”

此令一出,震动四方。

【整军备战:鹰扬轻骑,再布防线】

赵昱深知,自己并非嫡长子,也非唯一合法继承人。他能登上皇位,靠的是军权与果断决策。因此,他的第一步,便是巩固军权。他亲自召见“鹰扬轻骑”统领周世勋、“虎贲铁骑”副将裴元靖、以及影卫司统领林知远:

“朕今日坐上这把椅子,不是为了享乐。”

“而是为了守住这片江山。”

“即日起,各军加强戒备,尤其是西域与北方边境。”

“若有异动,立即出击,绝不姑息。”

同时,他下令重组“工兵营”,提升后勤运输效率,并秘密调动“无当飞军”至河西走廊,以防西域叛乱。郭威对此表示赞同:

“殿下……不,陛下此举,实为明智。”

“如今局势未稳,唯有军力强盛,方能震慑宵小。”

【改革吏治:刑部翻盘,清算旧党】

赵昱虽倚重军权,却并未忽视政务。他深知,赵昶当年推动的律法改革虽触动旧贵族利益,但在百姓中颇有声望。于是,他不仅没有废除这些政策,反而加以完善,并任命原刑部官员张敬之为主审大臣,专门负责清理赵晟与赵昶余党的案件。短短十日内,已有十余名前太子派系官员被革职查办,数名江南地方节度使被调离岗位。此举引发江南士族强烈不满,有传言称:

“赵昱这是要清洗旧臣,重塑朝堂。”

但赵昱毫不动摇:

“我不会让任何人动摇帝国根基。”

“无论是谁,只要威胁到稳定,就必须清除。”

【赵昶失踪:海外流亡,暗藏杀机】

就在赵昱稳固权力的同时,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赵昶失踪了。刑部搜遍京师,未见其踪迹。林知远密报:

“据影卫线报,赵昶已于三日前乘一艘商船,离开泉州港,疑似前往南洋。”

“同行者包括太学院博士王廷翰、前户部侍郎王承泽等人。”

赵昱听后神色不变,只淡淡地说了一句:

“让他走吧。”

“只要他不在国内搅局,朕就不追。”

但他心中清楚,赵昶绝不会就此罢休。果然,不久之后,一封密信送达宫中,内容令人震惊:

“赵昶已抵达扶桑,正与当地豪族联络,意图借外力反攻中原。”

赵昱看完信件,缓缓合上奏折,目光如刀:

“看来,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尾声:永昌启幕,风暴将临】

赵昱登基已半月,长安表面上恢复平静,但帝国的真正考验才刚开始。

西域蠢蠢欲动;

江南士族心怀不满;

海外赵昶蓄势待发;

朝堂内部仍有隐患未除。

某夜,赵昱独自站在紫宸殿前,望着远方的星空,低声自语:

“父皇,你曾说‘不信命,只信能者居之’。”

“如今,我已坐上这把龙椅。”

“接下来,就让我用铁与火,为你守住这片江山。”

风起长安,新的时代已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