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撤退边境(1 / 2)

如此大好局势,若错失实属可惜。”换个角度,若你是李奇,在未接到王诏的情况下,你会贸然出兵攻李吗?”

王简环视帐中诸将。”父亲,我想我会。”

王奔答道。”但我更倾向于攻魏,毕竟李魏两国虽近韩境,但魏国更邻近,且国力较弱,攻魏定能建奇功。”

王奔补充道。”我也这么认为,但在当前形势下,我首先会考虑攻魏,毕竟魏国更易得手。”

李信附和道。”如此说来——”

“若李奇将军未得王诏,即便出兵也会选择攻魏而非攻李,这对我们的战局并无益处。”

王奔神情凝重地说。”罢了。”

王简抬手示意安静。

众将皆望向王简。

王简语气坚定地说:“本将信任李奇,坚信他能抓住这次机会,对李国发起进攻,并取得胜利,给李国一个措手不及。”

王奔疑惑地问:“父亲,您为何如此确信?您从未见过李奇将军啊。”

王简答道:“虽然我未见过他,但近两年李奇的事迹和战功广为流传。

我不完全了解他,但我清楚,他知道大王的抱负。”

帐内的将领们沉默不语,他们对李奇能否准确判断局势、主动出击仍存疑虑。

他们认为,若是按常理,李奇应该选择进攻魏国,因为那更有利可图。

而进攻李国,则可能因时机不当陷入困境。

一旦被李国包围,又失去魏国的支援,这支军队将处境危险。

因此,他们认为李奇即便出兵,也不会贸然攻打李国,而是会选择更稳妥的方式。

王简微微一笑:“让我们拭目以待。

李奇定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话音刚落,帐外突然传来急促的报告声。”报!”

一名斥候快步进入营帐,面色严肃地说道:“上将军,李国边境有变。”

王简目光一沉:“李营发生了什么?”

斥候回答:“据我们侦察,李营近日操练声音减弱,炊烟稀少。

我们靠近查看后发现,李军已撤离,仅留下少量兵力制造假象。”

“廉颇率军撤退了吗?”

王简神情骤变,震惊不已。”父亲,廉颇绝不会平白无故撤军,必定是李国发生了重大变故。”

王奔立即说道。”我们大军在此,廉颇一旦撤退,就等于把边关拱手让人,李国的边城也必然失守。”

王奔立刻道。”是李奇。”

王简肯定地说完,径直走到帐中地图前。”韩军从境内出兵攻打李国,首先便攻陷了晋阳。

而晋阳之上……”

王简凝视地图,眼中惊喜愈加深浓。”晋阳之上仅有一座名为安阳的小城,但越过安阳,便是李国都城寒郸。”

李信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

显然,他也有所领悟。”妙哉。”

“大妙。”

王简回过神,兴奋地高呼。”李奇果然不负大王期望。”

“他出兵攻李了,且已攻破晋阳,兵临寒郸。

若非如此,廉颇怎会撤守边境。”

王简大声说道,语气充满振奋与激动。

廉颇一撤,函谷大军便可趁势东进,攻打李国城池。

如今大王已下令灭李,出兵已是定局。

原计划需等桓漪大军会合后一起攻李,但现在不必再等。

廉颇撤了,李国边境空虚,正是出击良机。”李奇。”

“年纪轻轻,却实至名归。”

“此番局势,他抓住最佳时机,攻破晋阳,兵临寒郸。”

王简高声赞叹,对李奇满是赞赏。”李奇。”

“我不及他。”

“他无愧于我秦国最年轻的上将军,更无愧于大王的信任与厚待。”

王奔与李信对视一眼,皆有所感。”廉颇这老谋深算之人,撤军也被他瞒过。

他确实不负当年与武安君对阵而不败的威名,但即便掩饰得再好,也为时已晚。”

王简冷笑道。

随即下令:

“李信。”

“末将在。”

“召集五万铁骑,随我踏破李军边寨。”

“末将遵命。”

“王奔。”

“末将在。”

“调集十万大军,即刻东征李国。”

“诸将听令,整备军旅,准备伐李。”

“李奇为我大秦争取到如此良机,若我不把握,岂非笑谈?此番函谷大营无需等待桓漪,首功已被李奇夺得,接下来便是我们函谷大营建功之时。”

王简高声下令。”末将领命。”

众将齐声应诺。

……

寒郸。

龙台宫内,李奇端 ** 阶之上,面前站着众多将领。

昔日高高在上的王座如今显得冷清。”将军。”

“咸阳使者已至。”

“携大王旨意前来。”

李青来到李奇身旁,恭敬禀报。”嗯。”

李奇点头,眼神中闪烁着期待。

南阳台一役后,秦王必定不会轻慢有功之人,今日或许便是晋升之时。

随即。

李奇起身站起,目光带着希冀望向殿外。

大殿内诸将亦随之站起,满含敬意。

几名秦宫禁卫踏入殿内。

他们是王宫侍卫,也是秦王近身亲信,此次奉命传旨,足见秦王对李奇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