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再灭一城(2 / 2)

当这份厚重的恩典降临,朝中百官无不震惊,尤其是听到将统领百万秦军以及统管全国军队的决定时,众人更是心生波澜。

每位大臣都感到震撼不已。

这……这几乎已是给予臣子所能达到的最高权力了。

即便是昔日赫赫有名的武安君白起,在权力上也无法与如今的李奇相比。

白起当年统领的不过是一支作战大军,而李奇则是直接掌控五大军营。

雍城、函谷、蓝田、寒郸、代地,这五大秦军主力营盘尽在其掌控之中。”臣启奏陛下。”

“册封武安君为彻侯已是极高荣誉,再赐其统领全国军队,是否稍显过重?”

“毕竟武安君年仅二十有余。”

王绾忍不住出言质疑,声音洪亮。”臣附议。”

“武安君年纪尚轻,且我大秦从未有过如此高位的臣子,军权集中,岂非有损王权?”

李斯亦站出来,补充道。”臣也认为此封赏过重。”

“恳请陛下慎重考虑。”

越来越多的大臣相继出列,纷纷进言劝谏。

然而,就在此时,蒙逸、韩非、冯劫等人,甚至刚从鬼谷归来的尉缭也站了出来。”大秦灭四国,武安君居功至伟,其威名已获百万秦军拥戴,若有他统率全军,必能增强士气,助我军早日灭齐楚。”

蒙逸高声奏道。”臣附议。”

“武安君才能卓绝,由其统率全国兵马,定能整合军力,助秦国成就霸业。”

韩非立即附和。”臣附议。”

“武安君的功劳,需以重赏彰显,方能稳固军心。”

冯劫说道。”大秦军功制度明确,有功则赏,有过则罚,武安君的战功空前绝后,统领全军实至名归。”

尉缭大声奏明。”臣等附议。”

“武安君的功绩足以匹配这一地位。”

又有不少大臣随之附议,慷慨陈词。

朝堂之上,顿时形成两派对立的局面。

一派反对,一派支持,双方势均力敌。

然而,最终的决定权掌握在嬴正手中。

对于外臣来说,嬴正或许不会给予如此重大的封赏,即便是敕封彻侯,也已达到极致。

然而,李奇是他的亲生子,未来的整个大秦都将属于他,嬴正又怎能不加以封赏?如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李奇铺平道路,使他将来成为储君时毫无阻碍。

就在嬴正准备作出决断之际,大殿之外出现了三个人影。”武安君统领我大秦全军,臣深表赞同。”

其中一人高声说道,正是王简,“武安君的能力远超我们,对此,我心悦诚服。”

紧接着,桓漪也开口:“王简上将军所言甚是,我完全同意。

武安君为大秦消灭各国,立下了无数功勋,足以统领全军。

换作他人,我桓漪绝不会服气,但对武安君,我心服口服。”

“我也表示同意。”

蒙武接着说道,“武安君统领全军,天下大秦锐士无不折服。”

这三人,正是大秦的三位上将军。

在李奇尚未入伍之时,便已是朝中权臣,军中的威望同样极高。

若他们联合反对,李奇统率全军仍会有阻力。

但此刻三人一致支持,李奇掌控全军之事再无障碍。

显然,对王简和桓漪而言,此举似乎是为了回报李奇昔日的情谊。

若非李奇在代地出手相助,他们恐怕难以击破李牧,必须付出更大的代价。

至于蒙武,他深知李奇的身份,怎会阻止其登上高位?

归根结底,今日三人齐聚咸阳,纯属偶然,并非有意为之,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听到三位上将军的话,嬴正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原本打算一锤定音的决定,因三人的同意,朝臣们再无异议。”他们为何会在此时出现?”

看到三位上将军的身影,那些持反对意见的朝臣们顿时感到无力。

既然军中三大上将军都同意,他们还能说什么呢?

“三位上将军的话,你们听到了吗?”

“军中上将均无异议,你们还有什么理由反驳?”

嬴正将视线转向王绾及其他持反对意见的大臣。”起初诸位担忧军中会有异议,但目前来看,武安君在军中的威望已无人能敌。”

“臣赞同。”

王绾迅速转变态度附和道。”我们都同意。”

刚刚提出反对的群臣也一致表示支持。”看来众卿均无异议。”

嬴正满意地颔首,“那么就按寡人之意颁布旨意。

封武安君为彻侯,授予其统领大秦军权的权力,直接听命于寡人。”

此令一出,满朝官员再无异议。”大王英明。”

“臣等无异议。”

群臣齐声赞叹。”很好。”

嬴正闻言展颜。

通过这次加封,他确保了儿子未来的储君地位,无人能阻,亦无人能与李奇抗衡。”三位爱卿今日齐聚,可是有何要事?”

嬴正微笑看向蒙武三人。”臣等参见大王。”

“我们驻守的军营暂无战事,得知武安君再建奇功,特来咸阳探视,并向大王汇报军情。”

三人恭敬回禀。”好。

三位爱卿稍后随寡人前往章台宫,详述军务。”

嬴正笑意盈盈。”谢大王。”

三人连忙应诺。”燕国已被平定。”

“不过完全掌控燕地还需时日。”

“冯去疾爱卿在外多年治理三晋有功,今日难得回朝,冯劫,你可愿代替兄长管理燕地事务?”

嬴正问冯劫。”臣愿意。”

冯劫毫不犹豫。”好。

三晋在冯去疾治理下渐趋稳定,正务也已与咸阳接轨,可见其功劳卓着。

待他返京,寡人必有重赏。”

嬴正愉悦地说道。”大王英明。”

众臣齐声道。”好了。”

“诸位还有何奏报?”

若无,那就退朝吧。

嬴正爽朗一笑。”臣等无奏。”

满朝官员齐声响应。

嬴正深深注视着蒙武三人,似已下定决心,随即高声宣告:\"三位上将军随我前往章台宫,其余爱卿退朝。”

...

章台宫内,大门紧闭。

辛胜亲自带领禁卫军驻守殿外,除非嬴正旨意,否则任何人不得接近宫内半步。”大王,这是雍城大营的军报,请您过目。”

蒙武双手奉上军报,毕恭毕敬地呈递给嬴正。

王简与桓漪亦不敢懈怠,迅速取出各自大营的军报交予嬴正。

嬴正接过一一查看。”很好。”他满意地点点头,\"有三位上将军坐镇,寡人安心。”

\"为大王效力乃吾等职责。”三人连忙谦逊回应。”呵呵。”嬴正温然一笑,目光转向王简与桓漪。

忽而,他开口询问:\"王卿、桓卿,对武安君有何见解?寡人今次加封,是否有所不妥?\"

听闻此问,蒙武若有所思,默然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