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必定会让门下御史弹劾李奇,甚至可能弹劾大王违背礼制。”
“我们只需顺势而为即可。”
李高冷笑着,目光得意地看向胡害。”浮苏那迂腐之人定会认为父王此举会惹怒我们这些公子,但这与我们何干?”
“他总以长子自居,自认太子之位稳固,还时常以礼法约束我们兄弟。
这一次设下陷阱,就等他往里跳。”
胡害也冷笑回应。”李奇乃我大秦武安君,军中威望无人能及。
若浮苏因此事与他彻底交恶,日后李奇断不会坐视浮苏登上帝位。”
李奇的处境愈发微妙,他已然成为浮苏争夺太子之位的最大阻碍。
为了自保,李奇绝不会坐视浮苏登基,必将成为浮苏的强劲对手。
而公子你无疑是抗衡浮苏的最佳人选。
若能得到李奇的支持,在军中你将获得坚实后盾,削弱浮苏的影响力。
李高对此颇为自得,这一切均是他为胡害精心设计。
浮苏听闻母妃传来消息,称章台宫的嬴正要求李奇批阅奏折,但他深知母妃不可能知晓此事,这定是李高故意透露风声。
浮苏自信满满地认为,有老师相助,太子之位非他莫属。
胡害同样激动不已,他相信淳于越、武安君李奇乃至浮苏本人,都被李高巧妙布局,不得不受其掌控。
胡害与兄长浮苏虽同有师承,但浮苏有淳于越辅佐,而胡害则有李高为谋主。
此时,秦始皇让李奇批阅奏折一事已在某些人的推动下,悄然传至咸阳权贵之间。
即便李奇知情,他也无动于衷。
毕竟这并非他的意愿,而是皇帝的要求。
若有人借此生事,李奇也不会客气,直接反击。
凭借先天境的修为,李奇无所畏惧。
蒙府内,祖孙三代齐聚。
除蒙田外,蒙骜、蒙武、蒙逸皆在此。
他们围聚于一根石柱前,蒙骜和蒙武目光专注,似有深思。”逸儿,你确定这是被轻轻一掌击成这样?”
蒙武沉声询问。”父亲,我非常肯定。”
蒙逸答道,“那天我和韩非在此饮酒,因彼此误解,韩非忽然提及武道修为,我好奇追问,他可能酒醉,便起身朝这石柱拍了一掌。”
“事情发展到如今这般地步,皆是缘由于此。”
蒙逸凝视着石柱上的裂痕与掌印说道。
蒙骜和蒙武神情凝重,目光牢牢锁定那些深深嵌入石柱的掌印,心中震撼不已。”这样的景象……真的可能出自人力吗?”
蒙骜与蒙武对视一眼,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身为多年统帅,他们深知军中不乏力能扛鼎之辈,但要在如此坚硬的石柱上留下这般痕迹,绝非常人所能为。”逸儿,将当时的情形再详细讲述一遍。”
蒙骜沉声吩咐。
蒙逸点头应允,将所有经过清晰道来。
蒙骜和蒙武屏息聆听,二人眉宇间尽显惊愕。”你们彼此都有误解。”
蒙武缓缓开口,“当初你与韩非约定,只因他曾在朝堂替奇公子发声,而后相谈甚欢。
一句答谢之词,却让双方误认为对方是同路人。”
“你误以为他是奇公子的支持者,知晓其身份;而他则认定你是奇公子的亲信,习练所谓的武道。”
蒙武剖析得细致入微,蒙逸随之点头认可。”何谓武道?又何谓修为?”
蒙武目光闪烁,转向蒙骜问道:“父亲见闻广博,昔日武安君在世时镇守四方,您可曾听闻?”
“武力、勇力我尚能理解,但这‘武道’二字从未听闻。”
蒙骜摇头叹道。”这分明超脱凡俗认知,非人力所能企及。”
“韩非虽为文士,但他能做到这些,全因他口中提及的武道。”
“可这到底是什么?”
父子俩满是好奇与震撼,仿佛窥见了全新的领域。”待我说出奇公子身份后,继续追问武道真谛,韩非却直言我不够资格,因为我效忠于王权,而非奇公子。”
“我们是否该将此事告知大王?”
蒙逸突然开口,眉宇间流露出几分深思。
蒙骜与蒙武对视一眼,同样陷入沉思。”显而易见,”
蒙骜缓缓说道,“李奇所掌握的秘密远超我们的想象。”
蒙武接着道:“他早年便献上金疮药,使秦军伤兵存活率大幅提升。
后来又有马鞍、马镫这些足以增强骑兵战力的发明。
这哪里是寻常人能为?分明是位奇才。”
蒙逸叹息一声:“可惜,他对我们始终有所保留。
他真正的亲信并非韩非一人,或许还有更多未知之人。
而且那些所谓的武道之术,更是令人难以企及。”
蒙武补充道:“正是这种神秘的力量,使得他的亲信皆具备超凡能力。”
“若派逸儿前去投诚,是否能获得李奇的信任?”
蒙骜再次提出疑问。”不易。”
蒙逸断然否定,“以我蒙家世代效忠秦国的背景,贸然归附,反倒会让李奇生疑,认为我们别有用心。”
“确实如此。”
“蒙家的身份摆在这里,注定只效忠于王室。”
“贸然向奇公子示好称臣,他非但不会高兴,反而会极为警惕。”
蒙逸附和道。”这是怎样的力量?我活这么久,头一次对它产生兴趣。”
蒙骜凝视石柱上的掌印,眼神炽热。
他隐退多年,从不对任何事有过这般热情。”没办法。”
“蒙家的地位摆明了,奇公子现在与我们交好,因我们帮了燕儿他们,但这仅限于朋友关系。
在他未被大王认出身份前,我们绝不可能知晓他的秘密,更不清楚那武道是什么。”
蒙武有些失落。”不过,等奇公子知晓自己的身世,他会明白蒙家的付出,那时便能信我们的忠诚。”
“这比王简、桓漪他们强多了。”
蒙逸笑道。”说到这个,王简和桓漪虽不参与党争,但据我所知,当年在代地一战,他们吃了大亏。
若非李奇说服李牧,代地之战不会结束。
他们二人欠了奇公子人情。
日后大王认出奇公子,册立太子时,别说他们会反对,有了这份情谊,他们甚至会支持奇公子。”
“再者,奇公子还推荐了李牧。”
“我秦国百万大军,四大军团加上李牧的边防军,都听命于奇公子。”
“到那时,秦国内外无人能阻奇公子登太子之位。”
“谁若与奇公子作对,便是与我百万将士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