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转危为安(1 / 2)

若有援军及时赶到,寒郸之围自解。”

“不仅如此,李奇所率秦军孤军深入,我李国定能聚而歼之,重创秦军。”

李佾语气坚定,“大王只需相信将士,便可转危为安。”

李佾和李偃虽为兄弟,但二人性格迥异,李偃行事浮躁,李佾则沉稳老练。

若非李佾为相,秦国恐怕早已面临更强劲的对手。”不错,寡人亦有此意。

寒郸万不可失,现有五万守军,更有各地数十万大军,何惧区区秦军?”

李偃点头附和,目光转向郭开,“相国,寡人当如何调兵,方能最快解寒郸之困?”

李佾虽进言,但李偃内心始终存疑,他甚至对李佾怀恨在心,唯恐被后世视为软弱无能的大哥。”启禀大王,唯有廉颇上将回军,方可速解危局。”

郭开直言不讳。

若是李奇闻此言,定会对郭开刮目相看,脱口称赞:“郭开兄,果然是堪当大秦战神之名,实至名归。”

廉颇驻扎之地离寒郸较近,但他面对的是秦将王简,这是秦国的重要将领。

如今李国刚经历大战失利,秦王可能已决定对李国发兵。

召回廉颇无疑会让边境暴露风险,李国处境堪忧。

郭开建议调回代地的李牧领军支援,认为当前并非冬日,匈奴等部族不会大规模侵扰,暂时撤防问题不大。

听闻郭开的话,李佾急切站出反对。

然而郭开毫不客气地回应,称李牧远在代地,即便赶回也需二十日,而寒郸能否支撑这么久?相比之下,廉颇十日内即可回援。

郭开冷笑道:“边境虽重要,但怎及都城与君王安危?先消灭李奇,再让廉颇回去即可。”

李偃认同郭开观点,表示只需解决眼前威胁,之后再做安排。

他命郭开立即传旨给廉颇,要求迅速回援,违令者必斩。

随后李偃任命李佾为统帅,率五万士卒守卫寒郸,强调若城池失守,无需再来觐见。

李佾虽有异议,却不得不遵从君命,点头接旨。

寒郸城下,乌云密布,气氛压抑。

李佾受命坐镇寒郸,迅速集结近六万大军严防城关。

忽闻探报秦军来犯,他立即登高查看。

只见远处尘土飞扬,整齐的步伐震动天地。

秦军旌旗蔽日,黑甲如潮水般涌来,那压迫感直冲霄汉。

短短片刻,数以万计的秦军已将寒郸团团围住。

李佾脸色凝重,喃喃自语:\"秦军何以如此迅捷?\"望着眼前浩荡敌阵,他不禁担忧:\"若撑不过半月,寒郸怕是要陷落。”

身为统帅,他深知退缩绝非出路,只能硬着头皮应战。

然而内心却满是忧虑:\"倘若廉颇将军从边境撤回,秦军前后夹击,李国必遭重创。”

尽管如此,他仍强打精神,对将士们高声喊话:\"我是春平君李佾!今日誓与寒郸共存亡!\"

暴秦肆虐,天下危亡,若暴秦攻破城门,我们难逃一死,亲人亦将受牵连。

长平之战已显暴秦之残忍,即便投降也难活命。

如今无路可退,唯有一心守护寒郸。

大王已遣诏至边境,不久廉颇上将军便率军驰援,只要坚守寒郸,便可击溃秦军。

将士们!”

“可愿为李国,为家人,拼死一搏?”

李佾立于城头,拔剑高呼。”诛暴秦!诛暴秦!”

“诛暴秦……”

李军上下皆狂呼呐喊,满含愤恨与恐惧。

天下诸国之中,最憎恶秦国者莫过于李国。

此乃数十年前长平之战的余恨。

那场大战使李国十室九空,白起坑杀四十万李军,令李人痛恨、畏怯。

不得不承认,李佾手段高明,寥寥数语便激发士气,断绝退路。

他的话意在表明暴秦残暴,投降无异于送死,唯有守住寒郸、等待援军才有生机。

此时,

大秦十四万大军已陈兵寒郸城外不足两百丈处。

大军突然止步。

天地间弥漫着压迫感与杀机,纵是秦军精锐,亦让寒郸城内人人自危。

秦军前列,

李奇立于战车之上,众亲卫环绕,手按剑柄,冷眼凝视前方的寒郸城。

破李首功在此一战。

只要攻陷寒郸,李国势必崩塌,即便其余城池未失,全国亦将震恐。”我大秦锐士何在?”

李奇厉声发问。”风,风,风。”

“大风!”

十四万秦军齐声怒吼,震天动地的气势瞬间爆发,仿佛要撕裂苍穹。

寒郸城陷入一片死寂,只觉杀机四溢,这座城池似已置身于毁灭的边缘。”天下纷争已久,我华夏子孙饱受战乱之苦。

韩国已亡于我秦国手中,今日,当继而灭李。”

“攻破寒郸,自是开疆拓土的第一步。”

“亦是我大秦一统天下的开端,奠定华夏根基。”

李奇目光如炬,盯着寒郸城,冷声道:“灭李,成就我大秦盛世。”

“秦军勇士,可愿随我攻破寒郸,荡平逆贼?”

声落。”风!风!风!”

“大风起兮云飞扬。”

十四万秦军士气高昂,无畏杀意彰显出他们无与伦比的力量。”全军听令!”

李奇拔出长剑,指向寒郸城。”布防御阵型,进攻!”

话音未落。

李奇战车周围的数百传令兵迅速散开,传递军令。”将军有令!”

“布防御阵型,进攻!”

“将军有令……”

转瞬之间。

军令下达。

十四万秦军开始变换阵型。

数万弓箭手在前,盾牌军随后,步卒居中,骑兵殿后。

片刻之间。

防御阵型调整完毕。”他们在做什么?”

李佾满脸疑惑地看着秦军的阵型变化,却完全看不懂。

他不知道,这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战阵之法,即便是初级战阵,熟练运用也能让全军战力倍增,攻防兼备。”杀!”

随着阵型变化完成。

投石机缓缓向前推进。

弓箭手亦随之而动。

滔天杀气猛然迸发,十四万大军整齐推进。”弓箭手准备。”

“投石机待命。”

李佾见状,神情愈发沉重。

城关上的李军同样严阵以待,弯弓蓄势,只待号令。”李,寒郸,必破。”

“今日,本将取首功。”

李奇语气冰冷,目光如炬,虽相隔两百丈,却已将城关的一切尽收眼底。

他缓缓取出十石强弓,十支箭搭于弦上,目光锁定城关,伺机而动。

大秦锐士步步推进,大地因整齐的步伐而震颤。

转瞬间,距离缩短至一百五十丈。

忽然,百余架投石机停止前行,开始装填巨石。

与此同时,三万秦军弓箭手驻足,拉满弓弦,箭尖对准城关。”放箭!”

李佾急喊。

李军城头箭如雨下,投石机亦不断发射巨石,然而——

他们的攻击尚未触及敌阵。

巨石砸向空地,箭矢纷纷落地,尽在秦军锐士身前,却未能伤其分毫,反观秦军,毫无惧色,冷眼旁观。”进攻!”

屠睢低喝一声。

随之,百余台投石机同时发力,上百颗巨石腾空飞起,直击寒郸城。

刹那间,三万秦军齐声呼啸:“风!”

瞬息之间,箭矢化作密织箭雨,席卷寒郸城。

随即,炼狱般的景象降临。

巨石倾泻而下,李军遭受重创,数百人被碾压至死,更有无数士兵伤亡惨重。

然而,危机并未止步于此。

数以万计的箭矢呼啸而至,密集如骤雨倾盆。”噗嗤、噗嗤。”

伴随着一声声刺耳的穿透声和痛苦的惨叫,城关内外回荡着令人窒息的声响。”秦军箭雨。”

“秦军投石机。”

李佾眼露狠色,咬牙切齿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眼中满是仇恨与不甘。

秦 ** 队之所以横扫四方、所向披靡,不仅因为锐士们无所畏惧,更在于其武器装备远远领先于这个时代。

秦箭,比当时任何国家的箭都要射得更远。

秦投石机,释放出的力量也远超其他诸侯国。

在乱箭和巨石的双重攻击下,寒郸城内的李军节节败退。

然而,这种猛烈的攻势并未停止,反而愈演愈烈,将秦国锐士的杀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与此同时,后续部队稳步向前推进。

凭借同伴们制造的箭雨掩护,他们更加从容地发起冲锋。

转瞬间,盾兵和攻城将士已越过百丈,迅速朝寒郸方向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