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楚军压境,白马营首战军团对决(1 / 2)

【局势背景】

渭水之战后,赵信率部继续向陇西进发。经过十余日的艰难行军,这支由五百残兵与数千流民组成的队伍终于抵达陇西郡治——临洮城。此地北接匈奴故道,南邻羌地,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且尚有旧秦边军余部驻扎。赵信深知,这里是他真正立足的关键所在。

一、整合旧军:整顿边防,建立指挥体系

赵信进城后,第一件事便是召集当地旧秦边军将领。陇西边军虽曾是帝国精锐,但如今也已溃不成军:

主将战死,副将各自为政;

士卒多散落山野,或逃亡、或沦为盗匪;

粮草不足,士气低落;

军械库几近空虚;

面对这一盘散沙,赵信没有急于收编,而是先召开军事会议,提出三项原则:

统一指挥权归于赵信本人;

原有军官保留职务,但需接受训练考核;

士兵自愿归队,待遇从优,实行军饷制;

此举赢得部分旧将信任,但也引发质疑。一名年长将领冷声道:

“王爷不过带了数百人来,凭什么统领我陇西数万旧军?”

赵信不怒反笑:

“因为我能让你们活下去。”

“我能带你们打赢仗。”

随后,他当场展示白马义从在渭水之战中的战术部署图,并讲述伏击、调度、后勤安排等细节。众将沉默良久,最终有人起身抱拳:

“愿听王爷调遣!”

其余将领纷纷效仿,赵信正式掌控陇西军权。

二、建立“白马营”:系统化军事改革开始

赵信随即下令成立“白马营”,作为核心精锐部队,专门进行“白马义从”式训练。他亲自制定训练大纲,涵盖以下内容:

1. 基础战术训练

队列变换(横阵、纵阵、锥形阵)

步骑协同(步兵掩护骑兵冲锋、骑兵策应步兵防御)

战场通信(旗语、鼓号、传令兵轮换)

2. 战术演练

山地伏击

夜袭作战

突围与断后

骑射移动目标打击

3. 后勤保障体系

设立军械坊,修复破损兵器;

成立粮仓管理组,统一分配补给;

编制运输队,确保前线供应;

实行军功爵制度,按战绩发放赏赐;

林豹负责日常操练,每日汇报训练进度。赵信则亲赴各营地巡视,纠正错误,提升士气。短短一个月,白马营便初具规模,兵力扩充至千余人,其中轻骑三百,重步两百,弓手百余。

三、政治布局:重建秩序,赢得民心

赵信深知,仅靠军队无法长久支撑政权。他开始着手地方治理:

1. 发布《安民告示》

宣布新政五项承诺:

减税赋,恢复农耕;

免徭役,鼓励人口回归;

严惩贪官污吏;

修筑道路桥梁;

开设军屯田,自给自足;

2. 设立“民政司”

由原咸阳文官李昭主持,负责:

清查户口;

分配土地;

组织百姓参与城防建设;

设立驿站,恢复信息流通;

3. 整顿治安

组建“巡防队”,清理境内流寇、叛军残部,恢复地方安全。短短两个月,陇西百姓对赵信的信任逐渐增强,不少外出逃荒者开始回乡。

四、情报与外交:应对诸侯动向

随着赵信在陇西站稳脚跟,外部势力也开始关注这位“神秘”的前秦王子。

1. 张良派人试探

楚军谋士张良派遣使者前来,试探赵信是否愿意归附项羽。赵信接待使者,态度恭敬,却婉拒合作提议:

“我无意归属任何一方。”

“我要在这片土地上,建立属于自己的秩序。”

使者离去后,赵信立即命人加强边境哨探,防止楚军突袭。

2. 韩信现身陇西

韩信以游侠身份进入陇西,在城中逗留半月,观察赵信治军之道。林豹察觉异样,建议扣押此人。赵信摇头:

“此人若真心投奔,日后必成大用。”

“若只是试探,那就让他看个够。”

韩信离开时留下一封信:

“王爷治军有方,若有召我之日,愿效犬马之劳。”

赵信读后一笑,将其信收入案头。

3. 范增设局围剿

范增得知赵信崛起,认为其为潜在威胁,劝项羽派兵围剿。项羽犹豫未决,最终只派出一支偏师试探。赵信早已布下眼线,得报后立刻调整防线,准备迎敌。他知道,真正的考验即将到来。

五、战备动员:全面备战,迎接大战

赵信召集全体将领,下达战备命令:

白马营全员进入战备状态;

各城加固城墙,设立箭楼、陷阱区;

运输队提前储备三个月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