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朱元璋的雄心壮志(2 / 2)

在得知了李善长还在脱病不来上朝,朱元璋不由得轻声的冷哼了起来,谁都知道这老狐狸是在装逼。

还是自己这个皇帝给他脸太多了,若是明日还看不到这老家伙的身影,朱元璋不介意把内阁首辅的位置给别人换一换。

“既然如此,那就让他在家中多休养几日吧。”

“等到退朝之后,魏国公,曹国公,永昌侯,你们三个留一下,咱有要事要吩咐你们。”

朱元璋点了点头,随即便宣布了要再次北伐草原的事情。

若是放在往日,这件事情定然是阻力重重的,之前钱粮短缺,两年前又发动过大规模的战争,各地小叛乱也不断。

但现在不同了,现在的大明是相当的有钱。

在粮食储备方面,也能够支撑得起新一轮的大规模北伐,也因此,朝中的反对声音寥寥无几,那群淮西的武将们,更是渴望着再次建功立业。

特别是永昌侯蓝玉,他早就不满意自己这个侯爵的位置了。

再加上老早之前,陈长生跟他说过,它未来会成为国公,但若想获得这个爵位,必然要立下极大的功绩才行,蓝玉总觉得,可以封赏为国公的功劳,就在这次北伐的上面。

等到下朝之后,朱元璋把他们几个召集到了偏殿之中,想要商议的事情,自然也是北伐的有关。

“这次再次北征草原,忽必烈和元顺帝都要去,你们把这两个人看好了,千万不要让他们搞什么幺蛾子。”

“而且咱觉得,那群蛮夷,估计也不会认这两个货了。”

“反正这次的战役,一定要慎重再慎重,不能出现任何的差错,回头咱再去找一下陈老板,看看能不能从他手里弄来一些秘密武器。”

朱元璋不停地吩咐着徐达和蓝玉等人。

关于忽必烈的事情,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所以忽必烈这个名字一出来,蓝玉他们都惊呆了。

“上位,咱现在很好奇,按照您的意思,难不成忽必烈也已经被陈老板给弄出来了吗?”

“是不是那个元朝的世祖皇帝?不是重名的。”

蓝玉一脸的震惊之色。

朱元璋点了点头,“没错,就是他,一开始知道这个事情的时候,咱也是不敢相信。”

“好家伙,连这位都出来了,不过别说,现在草原上的那些鞑子,还真不一定会认这个元世祖。”

“现在的北元内部四分五裂,天元帝手中的权力并没有那么大,只适合名义上的君主了,忽必烈当年可是带领过汉军打上过哈拉和林。”

“这要把他带过去了,先不提那群鞑子认不认吧,反正想弄死他的心,肯定是有的。”

徐达咧着嘴巴,一方面震惊于忽必烈的复活,另一方面,徐达觉得忽必烈这个人不去更好。

只可惜复活的是忽必烈,如果是成吉思汗的话,那可就好办的多了。

“天德你说的不无道理,所以就先别把忽必烈暴露出来了,就先把元顺帝给推出来,如今,北元的天元帝是他的孙子,多少也得有点面子,”朱元璋点了点头,继续商议道。

“管他那么多有的没的,只要能找到他们的老巢,咱们就能把他们给端了。”

“咱一想起来,陈老板当初在倭国用的那个手雷,那种威力,随便扔一颗,都能把天元帝的行在给炸了。”

李文忠更为直接,若是给他一箱子手雷,他都能觉得自己可以无敌于天下。

不过这位曹国公李文忠,也确实是个超级猛将,甚至还有关于他的历史名梗,当年新城之战,他率领部队追击张士诚的军队。

而在张士诚逃跑的军队之中,有着一位写出了四大名着之一的大作家,名为罗贯中,就是写三国的那一位,当时算是张士诚手下的一个小幕僚。

罗贯中虽然没有见过真正的赵云,但是却见过真正的李文忠,根据民间的一些传闻,罗贯中笔下七进七出的赵云,就是按照李文忠写的,当年被追的时候,好悬鞋没跑掉一只。

而在另一边的同福酒楼,忽必烈和铁锅这爷俩,一晚上眼都没有合上。

一想到他们的那些同族,即将成为大明王朝的附庸,心里就说不出来的难受。

当年的蒙古帝国是何等的强大,从最东边打到最西边,那些白皮肤的异种人都被打的俯首称臣,跪地求饶。

可是现在一切都变了,当年的荣光早已不复存在。

“若是哪天爷爷也回来了,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向他老人家交代了,”忽必烈口中的爷爷,自然是那位蒙古人眼中如同神明般的存在,成吉思汗。

忽必烈正在感慨,突然之间,目光放到了元顺帝的身上。

这种阴冷的目光,顿时让他菊花一紧,心中萌生出一股不好的预感。

“元朝是灭在你的手中的,若是爷爷来了,我就把你推出去,承担他的怒火,”忽必烈突然说道。

元顺帝打了个哆嗦,“别这样啊,那样我会坏掉的。”

“哼,”忽必烈冷哼一声,没有再去搭理这个废物。

很快,朝廷这边的军队已经集结完毕,忽必烈,元顺帝这爷俩也准备上路了,王保保也没有让他闲着,一起派了出去。

不过陈长生可没有去跟着了,上回去打那个倭国,他就累的不轻。

最累最无聊的地方,就是在赶路的过程之中了。

从应天出发,到北平那里,光是用在路上的时间,至少都得一个月以上。

不过陈长生虽然没有亲自前往,但是还是跟蓝玉点拨了几下,无非就是历史上的关键词,捕鱼儿海。

并且忍痛花了大量的购买点,从系统那里搞来了一箱子的手榴弹,让李文忠给带上了。

除了忽必烈,元顺帝和王保保之外,同福酒楼其他参加这次北伐的也不少,自然是少不了刘福通,韩山童这两位,还有一个常遇春。

元末三杰之中的两位,陈友谅和张士诚,这两个货也是想去的,但是却被陈长生拦了下来。

要是都去了,同福酒楼可就没什么人干活了,所以只能强行把那两个货给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