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进入山西(2 / 2)

水煮大明 嗒嗒猪 1363 字 2天前

明朝政府最初对农民起义军采取了“招抚”政策,这一政策的倡导者是陕西三边总督杨鹤。所谓的“招抚”,实际上是一种结合“安抚”与“镇压”的策略,其中以“安抚”为主,以“镇压”为辅。在这一政策的影响下,部分农民军接受了“招抚”,解散并返回家乡,其中包括数十位重要首领也选择了投降。然而,即便农民军接受了“招抚”,他们依旧面临生活困境,加之许多人遭到暗杀,导致他们不得不“降而复叛”,再次揭竿而起。由于“招抚”政策成效有限,起义军的势力继续扩散至山西,这迫使明朝朝廷不得不重新审视并调整其应对策略。

崇祯三年三月,农民起义军从陕西大规模进入山西,攻城掠地。这是起义军首次成建制突破黄河防线,标志着起义浪潮由陕西开始向华北腹地蔓延,标志着明末农民起义从局部暴动转变为全国性蔓延。起义军通过地理上的扩张、军事上的整合,以及与边防军的联合,逐步发展成为动摇明王朝统治的决定性力量。

崇祯三年三月二十九日,顺南风而北上的小关船,用最快速度,五天的时间跑完一千公里的海路,靠岸后,惊惶失措的日本商人早田岛立即踉跄奔上鹿儿岛。他的脸色苍白得如同一张白纸,头发乱糟糟的,看起来就像是一阵狂风暴雨后的景象。他以一种近乎疯狂的速度,闯入了萨摩藩主岛津忠恒的府邸。守卫们刚要上前阻止,但当他们看到他那狼狈不堪的样子时,立刻改变了主意,放他通行。这位商人扑通一声跪倒在岛津忠恒的面前,他喘着粗气,说话断断续续,语无伦次地描述着琉球岛所遭遇的灾难。他的双手颤抖着,比划着什么,眼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恐惧。他结结巴巴地说:“大明……大明的军队,他们包围了琉球岛,我们拼尽全力才得以逃脱。”岛津忠恒听到这个消息,脸色立刻变得严峻,他猛地站起身来,眉头紧锁,眼神中既有震惊也有深思。经过短暂的沉思之后,他迅速召集了岛津贵俦、新纳忠元、押川院忠栋(押川横二的哥哥)以及桦山久高,共同商议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的策略。

岛津忠恒手中的茶盏突然发出清脆的碎裂声。这个细微的声响在寂静的议事厅里格外刺耳,像一记惊雷劈开了笼罩在萨摩藩上空的阴霾。\"明军登陆了?\"他盯着跪在地上的斥候,声音像是从齿缝里挤出来的。窗外,仿佛首里城方向腾起的黑烟正顺着海风飘向鹿儿岛湾,像一条狰狞的黑龙在海天之间张牙舞爪。四位家臣交换着不安的眼神。桦山久高——这位曾在1609年率领3000萨摩武士横扫琉球的老将,此刻正用布满老茧的手指摩挲着腰间的黄金饰刀。刀柄上还残留着当年攻破首里城时沾染的琉球王族鲜血。\"登岛明军不过千人。\"斥候的汇报让岛津忠恒的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这是个机会。\"

在场的萨摩武士都听懂了家主未尽之言。这个传承数百年的武士家族血液里流淌着赌徒般的疯狂——先以鱼死网破之势撕咬敌人,待到弹尽粮绝再跪地求饶,如此循环往复从未失手。\"传令!\"岛津忠恒一脚踢翻了茶几,碎瓷片溅落在绘着三重樱的屏风上,\"即刻集结全部150艘战船,征调5000精锐。\"他的目光扫过厅内悬挂的历代藩主画像,那些先祖们正用冰冷的眼神注视着这场豪赌,\"命桦山久高为先锋,两日后出征!\"

老将桦山久高在接过军令状时,手指微微颤抖。他望向窗外暴风雨将至的海面,恍惚间仿佛又看见1609年那场血色的黎明——首里城的石墙被萨摩火枪射得千疮百孔,琉球武士的白刃在阳光下泛着冰冷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