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冶铁专业,可以培养出一批精通冶炼技术的专业人才,推动金山冶炼技术的进步;农业专业,则可以研究如何提高粮食产量,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医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医术高超的大夫,提高民众的健康水平;纺织专业,可以推动纺织技术的革新,提升大明丝绸和棉布的品质;建筑专业,培养出色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为城市建设和水利设施提供智力支持;财务专业,则培养懂得理财和经济管理的人才,为金山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李勇深知,这些专业课程的设置需要紧密结合实际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他计划让汤青雨从教务日常管理中尽量抽身出来,邀请各个行业内的行家,共同制定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确保学生能够学到当时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
李勇想到这些,另一件事就又头痛了,教材和老师在哪里呢?
卓越的教学材料是教育的根基,而杰出的教师则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灯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李勇决定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动员同志会的成员推荐合适人选;另一方面,他也将亲自行动,四处奔波。他计划拜访各大书院和学府,与那些声望卓着的学者们交流,同时也会前往工坊和田野,与工匠及技师们进行对话。这些工匠和技师虽然可能缺乏深厚的学术背景,但他们通过实践积累了宝贵的丰富经验,这些经验对学生同样具有极高的价值。李勇将亲自邀请他们参与教学,希望他们能够贡献于教材的编撰和教学活动。
李勇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憧憬,他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设计出一套既符合大明国情,又具有全球视野的大学课程体系,为金山的繁荣和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这些事非常重要,但眼下并不紧急,李勇压下激动的心情,当下没有人才啊,还是放到崇祯四年再规划吧,李勇揉揉太阳穴,喃喃自语“还是急了点!伟人说得好,步子大了会扯着蛋”,突然膀子一痛,“哎呀!”渣男又被冤枉了。
算了,遥远的事情,暂时也不要多想,还有两天就是股票市场开张的时刻,说实话,能想的办法都想了,能不能成功,李勇还是非常忐忑不安。晚上睡不着,他开始在脑子中一项一项的过起来,机制的设计肯定没有问题,他采用的全是后世的成功方法,就算有点小差别,但也大差不差;市场位置设在上海,也没有什么问题,本身上海县和上海港就很繁荣,再有金山的大力投资,已经有了后世大上海的雏形;宣传上准备得如何?这上面可能还有点欠缺,明天再让金山全体人员和苏州府的大小贪官们,最后再宣传一下,对了,让莫学贵和沈学海多找一些掌柜和外人去当气氛组--“托”,把炒房地产的方法也用在股票交易市场,在焦虑中,李勇才慢慢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