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大学课程(1 / 2)

水煮大明 嗒嗒猪 1067 字 1天前

在回去的路上,一路走神,就是回到书房后,李勇仍久久不能平静,中学课程有了,大学课程是不是该设计了,大明如此多的能人,必须让他们把知识分享出来,这个大学课程如何设计呢?

他思考着,是否应该先设立一些专门的学科,如工学、农学、医学等,来系统地传授各种实用知识和技能。又或者,是否可以借鉴现代西方的教育模式,引入一些哲学、文学、艺术等人文社科类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李勇深知,大学课程的设计不仅关乎知识的传授,更关乎人才的培养和金山的未来。他想着,或许应该充分调动同志会的会员,发布一个招贤榜,让大家广为邀请一些在各自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奇人和能士,来共同参与大学课程的设计和授课,以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同时,他也考虑到了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毕竟,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转化为力量。因此,他设想在大学课程中增加一些实验、实训和实习的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还有就是高等数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和化学(三酸两碱)?这些基础科学怎么弄?

李勇思考着,高等数学和解析几何等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些课程可能需要组织一批人士先行研究,进行本土化改造,最好先在大学中设置研究课题,设立专用奖金来进行鼓励学生和老师们研究。

至于物理和化学,李勇认为,这些课程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他设想着,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实验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而“三酸两碱”(注:此处指的是化学中的基本物质,如盐酸、硫酸、硝酸和烧碱、纯碱)等基础化学知识,则可以作为实验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其实明朝通过徐光启的《造强水法》等文献证实了硫酸和硝酸的制备与应用,明代化学工艺以经验性操作为主,尚未形成系统理论。

在李勇尚未完全明确大学的规划之前,他心中已做出一个坚定的决定:一旦时机和条件成熟,他将率先建立科学院,并设立物理、化学、医学等实验室。他意识到,目前金山的实验基地过于偏重应用科学,这不利于理论学术的长远发展。他估计,只有等到中学教育体系建立起来,两年后毕业时才能发现并培养出一批人才,从而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在大明时代,培养人才实在是太难了!!!而且也太慢了!!!

左思右想,李勇决定金山在大学设计上,还是优先走专科路线为好,如冶铁、农业、医学、纺织、建筑、财务等。他认为,这些专业课程能够直接服务于金山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