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李纲是坚定的保皇派(2 / 2)

只需要表态支持,不需要他去冲锋陷阵,承受的压力就更小。

原本李纲要提修整河道的事情,现在涉及军改,李纲只能暂时压下,等军改完成后再来安排了,毕竟朝廷不能同时推动太多大事,否则堆在一起容易引爆局面。

李纲想着武将的话语权要增加,郑重道:“陛下,还有一件事很重要。”

赵桓问道:“什么事情?”

李纲回答道:“要安排武将去镇守地方,武将负责剿匪等各项事情,却必须要全方位的限制,不允许武将干涉地方政务。”

“既不允许武将干涉政务,也不允许文官干涉武将调动和职务。双方的关系,一定要独立开来。”

“同时也要钳制武将,不允许一家独大。一旦地方文官能控制军队,或者是武将能控制地方政务,迟早会出问题。”

李纲正色道:“我们大宋不能走回头路,不能重蹈覆辙。”

赵桓笑道:“你的顾虑,朕都考虑到了。”

李纲愿意支持军改,赵桓也没有隐瞒,说了武将、政委和参谋长的关系,把军权划分的情况阐述清楚。

李纲听完后松了口气,赞叹道:“陛下的设定很高明,有‘政委’独立于外,能直达皇帝,就能避免武将决策一切的情况。尤其是定期轮换,更是关键,才不会一家独大。”

赵桓笑道:“政委的设立,不局限于武人。如果文官愿意,可以转入武将体系。他们不是闹着要监督武将吗?朕给他们机会。”

李纲听得无奈一笑。

文官去当监军,去监督武将,是代表皇帝去监督,是可以干涉军务的。当监军是短时间的事情,战事结束就回到朝廷任职,依旧是文官。

现在去当政委监督武将,不仅要负责军队的思想和后勤等事情,还一辈子待在军中,自此不再是文官,绝大部分人都不会去。

只有少部分愿意去的。

这是堵文官的嘴。

果然,陛下考虑事情很周全,早就想好了策略,不可能随随便便提出改革,也不可能让文官有机会抨击的。

如果有人跳出来捣乱,怕是朝廷的格局又要变了。

这是对文官的考验。

不,不是考验,而是给文官选择的机会。在军改来临时,是站在皇帝一方,还是站在皇帝对立的一方。

李纲心中凛然,正色道:“陛下圣明,军改要推动,是否要先放些风声出去,先掀起舆论呢?”

赵桓点头道:“朕把这件事告诉你,也存了这个心思。你放点点风声,你自身也不用表态,就说拖延着的。”

李纲道:“臣明白!”

赵桓点了点头,带着李纲一路回宫。

政事堂和枢密院联手安排,用了小半个月才把将士的抚恤、嘉奖和封赏安排完。

进入三月,天气变得愈发暖和。

完颜昌一路跋山涉水,终于来到了东京城,他专程去沐浴更衣,洗漱干净后才来到皇城外求见,顺利进入垂拱殿觐见。

完颜昌看到端坐着的赵桓,直接跪在地上,高高的撅着屁股,双手趴在地上,以头叩地,极尽虔诚的道:“臣完颜昌拜见陛下,愿吾皇万寿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