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孔明大婚 刘璋膨胀(1 / 2)

初春的长安城,柳絮纷飞如雪。皇宫内外张灯结彩,朱雀大街上铺满了红绸,一直延伸到新建的诸葛府邸。百姓们挤在街道两旁,踮着脚尖张望。

“听说是天子亲自为那诸葛孔明主婚呢!”

“可不是,以公卿之礼待一介白身,前所未闻啊!”

街边茶肆里,几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热烈讨论着。

未央宫内,刘协正仔细审阅婚礼流程。

他修长的手指在竹简上轻轻滑动,嘴角挂着满意的微笑。侍立一旁的贾诩低声道:“陛下,按礼制,诸葛亮的身份...”

“文和啊,”刘协抬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你以为朕是在乎那些虚礼的人吗?孔明之才,足以配得上这规格。”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忙碌的宫人,“况且,这也是给荆州那些名士看的。”

贾诩会意地点头:“司马徽、庞德公等人已在驿馆下榻,黄承彦更是昨日就到了。”

“好!”刘协抚掌而笑,“对了,薛仁贵可有消息?”

“刚接到快马传书,薛将军已过潼关,最迟明日午时便可抵达。”

刘协眼中闪过欣喜:“赶得及婚礼就好!传旨,让他不必先来见朕,直接去参加婚宴!”

驿馆内,几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正围坐品茗。

司马徽捋着长须,眯眼笑道:“想不到我们这把老骨头,还能来长安凑这个热闹。”

庞德公轻哼一声:“孔明这小子,不声不响就把黄老头的闺女拐跑了,如今还惊动了天子。”话虽如此,眼中却满是欣慰。

黄承彦笑而不语,只是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他既为女儿找到良配而喜,又担忧卷入朝廷纷争。

“父亲,两位老师!”一个清朗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只见一位浓眉大眼,长相有点着急,眉宇间却透着几分狂傲的青年大步走入,正是庞统。“我刚从诸葛府回来,孔明那小子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利索了!”

众人哄堂大笑。这时,门外侍卫高声道:“天子驾到!”

刘协一身便服,只带着两名侍卫走了进来。众人慌忙起身行礼,刘协连忙摆手:“诸位都是朕请来的贵客,不必多礼。”

他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后停在黄承彦身上:“黄先生,令爱与孔明乃天作之合,朕今日特来请教,婚礼可还有什么需要添置的?”

黄承彦受宠若惊:“陛下厚爱,小女与孔明承受不起啊...”

“哎,”刘协亲切地拉住他的手,“孔明之才,朕早有耳闻。若非他坚持学业期满再出仕,朕早就征召入朝了。”他环视众人,“其实朕还有一事相求——三位大师可否留在长安,在太学任教?天下学子,需要你们这样的明师啊!”

司马徽与庞德公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心动。远离荆州战乱,在长安传道授业,何乐而不为?

庞统突然插话:“陛下,那我呢?”

刘协大笑:“士元若愿留下,朕求之不得!”

婚礼当日,长安城万人空巷。诸葛府前车水马龙,朝中大臣几乎悉数到场,连平日里深居简出的朱儁都拄着拐杖来了。

诸葛亮身着大红礼服,站在正厅中央。他面容清瘦,眉目如画,只是额角微微渗出的汗珠泄露了内心的紧张。身旁的诸葛瑾低声安慰:“孔明,放松些。”

忽然,门外传来一阵骚动。

只见一队铁骑飞驰而来,当先一员大将银甲白袍,正是薛仁贵。他翻身下马,铠甲上还带着漠北的风尘。

“末将薛礼,奉旨前来贺喜!”他洪亮的声音传遍全场。

刘协从府内快步走出,竟不顾帝王威仪,亲自下阶相迎。他一把抓住薛仁贵的手,眼中满是欣喜:“爱卿一路辛苦了!”

薛仁贵单膝跪地:“为陛下效力,万死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