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茶隐的考验(2 / 2)

\"月华露,\"茶隐用银匙收集露珠,\"寅时三刻泡茶,能见前生。\"

我按他说的时辰瀹茶,茶汤里竟浮现出模糊的亭台楼阁。茶隐说那是我前世居住过的江南园林,而茶叶中残留的\"亭台香\",正是我今生痴迷茶道的缘起。

惊蛰前夜,茶隐取出套乌木茶则。这些茶则形制古拙,表面布满细密的裂纹。他说这是宋代茶人用雷击木所制,能辨茶叶的\"善恶根\"。

\"试试看。\"他让我将新采的茶叶放在茶则上。好的茶叶会使木纹舒展,劣茶则让裂纹收束。有片茶叶刚放上,乌木突然发出裂帛之声——那竟是株长在坟茔旁的\"鬼眼茶\"。

茶隐最惊人的技艺是\"改茶性\"。谷雨那日,他带我去悬崖边救治株濒死的\"凤凰单丛\"。先用竹刀刮去树干上的病斑,再以岩乳调和朱砂涂抹伤口,最后系上浸过百花露的红绳。

\"等它明年发芽,\"他抚摸着茶树皲裂的树皮,\"苦味会转成蜜韵。\"

我在茶寮的第三个月,终于迎来终极考验。茶隐封了茶室七日,让我独自完成从采摘到烘焙的全过程。最难的\"摇青\"环节,我忽然领悟到手法要如春风拂柳——太急则伤叶脉,太缓则滞涩气。

开炉那日,茶隐将我的茶与他自己制的茶混在一起冲泡。十位老茶客盲品,竟有六人认为我的茶更胜一筹。茶隐闻言大笑,银须上沾着的茶沫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可以出师了。\"他赠我一把刻着\"茶心\"二字的紫砂壶,壶内壁用松烟熏出了山水纹——那正是我们初次相见时,崖洞云雾的轮廓。

如今我仍保持着寅时起床焙茶的习惯。每当壶中水沸如松涛,恍惚又见茶隐在晨光中提起银壶,那水流划出的弧线,恰似他常说的一句话:\"茶道无他,唯天真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