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玉魄,\"马师傅重新点亮头灯,\"会认主的玉才有这灵性。\"
回到工坊,马师傅开始演示\"问玉\"的绝活。他将新开的玉料浸入特制的药水,玉肉上渐渐显现出山水纹样。他说这是\"玉语\",是玉石在诉说它的故事。
\"这块经历过地震,\"他指着几道暗纹,\"那场灾难让它更通灵性。\"
一个月后,我见证了\"养玉\"的过程。雕好的玉件要贴身佩戴,用人气滋养。马师傅取出块佩戴了二十年的玉佩,在灯光下竟能看到内部有血丝般的纹路。
\"玉能替主,\"他神情肃穆,\"这块替我挡过灾。\"
现在我的书桌上摆着马师傅给的几件玉器:
一枚平安扣,随身佩戴
一方镇纸,压书镇宅
一尊小貔貅,招财守业
几块原石,留着把玩
上周朋友心神不宁,我借他戴了几天平安扣。归还时他说,夜里不再惊醒了。我告诉他,这就是古玉的灵性——在漫长的岁月里学会了守护。
临别时,马师傅送我一块未经雕琢的籽料,温润如凝脂。
\"记住,\"他粗糙的手掌摩挲着玉石,\"识玉要三分眼,七分心;养玉要三分工,七分缘。\"
如今每当我摩挲玉石,总会想起马师傅在河滩上专注听玉的模样。也许,这就是玉道最深的奥秘——在一方顽石中见天地造化,在一握温润里养浩然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