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承砚的呼吸骤然一滞。
他曾在现代文献里见过这个代号,那是二战前夕纳粹德国与日本军部勾结的秘密工业渗透计划,目标正是中国沿海的民族工业集群。
他抓过文件的手在抖,翻到第二页时,地图上用红笔圈出的标记像一把把钢钉钉进眼底——杨树浦纺织区、闸北机械制造厂、十六铺航运码头,全是上海民族资本的命脉所在。
\"他们要......\"苏若雪的声音发颤,\"要把这些工厂的数据、产能、资金链......\"
\"变成轰炸坐标。\"顾承砚替她说完。
他的太阳穴突突直跳,后颈冒出冷汗——三天前夜枭提到的\"曙光行动\",原是地下党联合民族企业家转移工业设备的计划,而这份文件,分明是日德要彻底绞杀的\"最后一刀\"。
\"顾先生!苏小姐!\"
刺耳的呼喊从废墟入口传来。
顾承砚抬头,三个穿着巡捕制服的男人正举着警棍冲过来,为首者帽檐压得低,下巴上有道十字形伤疤——这不是方才放他们进来的英籍警官。
\"是特务!\"顾承砚攥紧文件,另一只手拽住苏若雪的手腕就跑。
苏若雪的绣鞋踩在碎玻璃上,疼得倒抽冷气,却咬着唇跟上他的步子。
他们绕过燃烧的房梁,钻进一条仅容两人侧身的暗巷,墙根下堆着发臭的泔水桶,头顶的电线在火光里噼啪作响。
\"往右!\"顾承砚贴着苏若雪耳边喊。
他能听见身后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混着粗重的喘息。
苏若雪突然踉跄,他反手将她捞进怀里,后背重重撞在潮湿的砖墙上。
追兵的影子掠过巷口的瞬间,他捂住她的嘴,感觉到她的心跳快得像擂鼓。
\"分头找!\"十字疤的声音在巷外炸响,\"文件要是丢了,松本先生的军刀可不长眼!\"
顾承砚的指甲掐进掌心。
他记得松本一郎书房挂着的那把武士刀,刀鞘上缠着中国人的头发——那是三年前抵制日货时,被砍死的绸布商的。
他低头看向苏若雪,她的睫毛上沾着灰,眼睛却亮得惊人,像寒夜里的星子。
\"跟紧我。\"他轻声说。
两人猫着腰往巷尾挪,脚下的烂泥溅上裤管。
终于,他们看见巷壁上有道半人高的缺口,爬出去正是明华大厦的后门。
顾承砚先托苏若雪翻过去,自己刚要纵身,身后突然传来铁器碰撞声——十字疤的手电光扫过他们的影子。
\"在那儿!\"
顾承砚拽着苏若雪的手狂奔。
后门的木栅栏年久失修,被他一撞就断成两截。
他们冲进街道时,正有辆黄包车经过,顾承砚掏出怀表砸给车夫:\"去顾家绸庄,快!\"
夜风灌进旗袍领口,苏若雪冻得发抖,却仍紧攥着文件。
顾承砚借着路灯低头查看,文件最后一页有行小字:\"7月15日前清除曙光行动余党\"——今天是7月12日,只剩三天。
\"必须重启曙光行动。\"他的声音像淬了钢,\"松本他们想借霍夫曼计划彻底摧毁民族工业,我们得把设备、技术、工人提前转移......\"
\"承砚。\"苏若雪突然按住他的手背。她的手指冰凉,\"你看。\"
黄包车转过街角,顾家绸庄的灯笼已经在望。
青石板路上站着个穿月白衫子的女人,四十来岁模样,鬓角微霜,手里捏着封信。
路灯照在信封上,\"致我亲爱的女儿\"几个字被风吹得微微颤动。
苏若雪的呼吸陡然一滞。
她记得母亲临终前说过,外婆家在苏州城外,可眼前这个女人,眉眼间有几分像旧照片里穿学生装的母亲。
更让她心颤的是那枚别在女人衣襟上的银簪——和她从小戴到大的珍珠簪子,是成对的。
顾承砚感觉到她的手在抖,刚要开口,女人已经走过来。
她的声音轻得像叹息:\"若雪,这是你母亲留给你的信......\"
(苏若雪的指尖触到信封的瞬间,巷口突然传来汽车急刹的轰鸣。
顾承砚猛地将她拉到身后,目光扫过街道阴影里晃动的黑影——是方才追他们的十字疤,正举着枪一步步逼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