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再生稻(1 / 2)

等到了七月中旬,早季水稻已经长成,可以收割水稻,进入农忙期了。

围村建城墙之事,自然是停了下来,家家户户拿着镰刀、簸箕等器具出门,开始收割水稻去了。

天大地大,都没有收割粮食上来重要。

李天星家中水田少,劳动力多,人口更多。

前前后后,也不过花了三天的时间,就把他们家的三亩地水稻给收上来了。

后面就是等着脱粒、晒干、脱壳储存入库了。

这日。

李天星在堂屋里面带娃,几个儿子媳妇在前院给稻谷脱粒。

堂屋内铺了一张席子,孙子和两个孙女在地面上爬了起来。

如今大孙子也有一岁多了,两个孙女十一个月了,正值蹒跚学步、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

每天活力满满,一个没盯住,就怕磕着碰着了。

两只狗子随着一块带娃,娃儿喜欢骑在狗子身上或者拔着狗子的毛儿。

两只狗子对小主人那也没有办法,呜呜咽咽趴在地上,让小主人使劲折腾。

“今年的水稻收上来真的早,要是水田肥沃,还能够种一季水稻,今年的产量就能够翻倍了。”在前院给稻子脱粒的周冬笑着道。

满脸的笑容,这是对丰收满满的喜悦。

“再种一季晚水稻,收获和付出不成正比。不划算。”张焱也是笑呵呵的回道。

他们夫妇新婚不久,感情正浓,连讨论农事时都洋溢着温馨与默契。

“要是肥力够的话,一年就能够播种两季水稻的呢?”旁边的张彩霞也跟着问道。

“之前也有村民播种晚季水稻,施肥了不少下去,产量就是没有一季水稻这么多的,要少了一百多斤产量。

要是运气不好的话,一亩地收成或许只有百来斤,除去粮种和人工,别说赚钱了,白忙活了,这也是个怪事。”张火也跟着道。

在堂屋的李天星自然也听到外头她家老大他们说的这番话。

李天星总感觉自己好像忽略了些什么。

这忽略的事情还是和水稻有关的。

“要是种第二季水稻的时候,不用粮种就好了。

咱只要出一把子力气,每亩地能够收获一百多斤粮食也是好的。”旁边的张燚有些异想天开的道。

“你这是想多了,不用粮种育苗,怎么能够播种,哪里来的收获。”张炎也有些好笑自家老四这异想天开的想法。

倒是在堂屋的李天星听到她家老四这话后,她突然想到了什么,双目微微一亮,口中喃喃的说道:“再生稻。”

再生稻不就是不用粮种,就可以种成的水稻。

再生稻是一种利用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上的腋芽再次发苗成穗,从而再收一季的水稻种植模式。

其实再生稻具有生育期短、降本省工,还能够节水省肥,要是肥料充足,再生稻收上来的产量不会比第一季水稻少的。

不过,头一茬收割后,田里不能积水也不能太干,保持湿润状态有利于新芽生长。

除此之外的话,再生稻更容易受到虫害,需要提前打药防治。

想到再生稻能够种出来后,李天星便坐不住了。

“老大、老二、老三你们三人别忙活了,和娘去一趟咱家水田里头去。”李天星想到就做,便迫不及待的带着三个三儿下自家水田去了。

她只会一些理论知识,具体如何把再生稻种出来,就需要她家老大他们去实际操作才行。

“娘,咱下水田干啥?如今水稻都割完了呢?”张炎奇怪的问道。

“别问这么多,是好事情,娘还得带你们去确认一遍才行。”李天星从屋内取来一把油纸伞,领着她老大三个人便出了门。

如今这个时间,家里头田地多的村民,都还在水田内忙活收割水稻。

水田少些的人家,早在这几日把水稻收割了上来,同李天星他们家一样,一个个正在脱粒、暴晒。

“稻桩的高度也差不多。就是水田没水,另外还要杀虫。”等李天星来到他们家水田后,她上下比划了一下稻桩的高度,口中喃喃的道。

稻桩的高度应该在15到20厘米之间,既能保住芽点又不浪费养分,看见这个高度差不多后,李天星满意的点了点头。

“老大、老二、老三你们三个也别闲着,赶紧把咱家三亩地给放满水,别让咱家稻桩给缺水了。

另外,每隔五日,你们兄弟在水田里头撒些苦楝子汁液上去杀虫。”李天星心里头有数了之后,她连忙吩咐她家老大三人道。

“娘,你这是要干啥?”张炎很奇怪的问道。

但是,依旧很听李天星的话,开始从水渠内放水进入他们家水田。

“琢磨一下用这个稻桩再种出一季水稻出来呗。”李天星指了指那稻桩道。

“这不可能。”张炎还没有说话,张焱率先摇头,直呼不可能。

“为何不可能?还是咱村子里头有人这么播种过?”李天星问道。

“娘,之前咱村子收割水稻之后,这稻桩也是放在水田里面不会管的。

等过上几个月,稻桩上的确是发芽长了些稻穗来,但是这些稻穗长不大,并且都是瘪壳子,更别说有收成了。”一旁的张火解释道。

“那是你们没有伺候好,你们干不成的事情,不代表为娘干不成。

听老娘的话干活,保证再让咱家收上一季水稻上来。

再说了,就算收不上来,你们也只是花费一些力气,咱家也没有多大的损失。”李天星也有些无所谓的道。

“行,我们都听娘。

娘你说怎么弄,我们兄弟就怎么弄了。”张火兄弟三个听到他们娘这话,也没有话说了。

毕竟他们娘向来是有主意的,并且还经常能用一些出人意料的方法解决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