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吕珪能够痛下杀手,砍下自己儿子的人头,也充分展现了他的,
狠辣,无情。
人世间的好多事情就是这样的。
在血雨腥风的斗争中,要么做”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明智之人,要么坚守自己的信仰,一条道走到黑。
人们最为痛恨的就是墙头草,随风倒的人。
吕彪就是这样的人。
当年,吕珪带领吕氏家族投降一狮冯宝, 吕彪就在其中。
谁知道,后来他却趁隙,杀死多名汉军士兵,一溜烟逃到天水,投靠了隗嚣。
冯异最痛恨的当然就是他了。
而且,吕彪作为吕珪的大儿子,他的不齿行为,自然也影响到吕珪等吕氏族人,在冯异的军队,乃至大汉朝廷中的地位。
“吕氏族人,前有吕鲔,今有吕彪,他们一个个包藏祸心,不可久留。”
南阳郡太守赵匡提议,要全部把他们斩杀之。
“吕鲔可为一代枭雄,吕彪乃小人,从吕彪看吕氏家族,需要提防吕珪等人。”
铫期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要提防吕珪等人。
“吕氏家族,乃关陇地区的名门望族,全部斩杀,恐怕会引起其他豪强地主的猜忌与抵抗,反而不利于未来的战争。”
王霸突然冒出来一句,这一句话,而且很有高度。
也与冯异的心思一致。
“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是孙子兵法上所讲的普世道理。
“吕鲔当为天下英雄,他之所以选择抵抗,是因为我们触动了他的利益,为利益而战,这是人之常情。
吕珪选择投诚,这是他识时务,识时务者为俊杰,我们热烈欢迎。
吕彪行事反复无常,阴险狡诈,见风使舵之人,心中无信仰,不可信赖,更不可留之。 “
冯异难得讲了这么长的一段话,对吕氏子弟进行了点评和定性。
这是吕珪刚刚投降汉军以后,冯异对于吕氏子弟的态度。
长官的心思就是处理吕氏子弟的指导思想。
铫期把吕珪用了起来,当作作战参谋使用。同时,把其他吕氏子弟,送往都城洛阳,交给皇帝刘秀处理。
刘秀是一个开明的皇帝,对于吕氏子弟,一一进行了妥善安置。
冯异的这一做法,既赢得了吕氏族人的敬仰,也影响到关陇地区的其他豪强地主,他们普遍感受到冯异的恩德,加快了他们投降的步伐。
不过,尽管冯异起用了吕珪,并把他作为作战参谋一样看待,但是在前期的战斗过程中,吕珪一直都没有露面。
一直到,此时,再次与吕鲔面对面的时候,冯异才把吕珪推了出来。
“是时候有个了断了。嗨!这一本旧账,早晚要还清的。”
吕珪是一个识时务的俊杰,当他得知由他去接受吕鲔、吕彪等吕氏子弟投降的时候,他就知道,他要成为吕氏家族的千古罪人了。
吕珪,不止一次提醒自己。
作为一个人,要么为信仰而活着,只要在信仰的路上,出现了妨碍自己信仰的人和事物,大义灭亲也好,自掘祖坟也罢,全部踢开去!
要么为自己而活着,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做个墙头草,随风倒的样子,苟且偷生。
吕珪每每思想及此,都痛不欲生!
是啊,怎么能够不痛苦啊!
当想到吕鲔、吕彪的时候,吕珪内心的这种痛苦,就更加强烈和煎熬了。
好在吕鲔选择了自杀。
但是,自己的亲儿子,却被自己,
杀之!
杀人诛心,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