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封第30章 云涌(1 / 2)

月亮即天宫 爵士巴隆 3273 字 19小时前

巍峨的昆仑山,气势恢宏的玉虚宫。

元始天尊凝视着广成子那如紫金般闪耀的面庞,面色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他奋力打出一道法诀。只见那法诀犹如一道划破长空的闪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直地冲入广成子体内。广成子突然如遭雷击般浑身一颤,紧接着又是一口鲜血如喷泉般喷涌而出。然而,令人惊奇的是,这口鲜血吐出之后,他那原本苍白如纸的脸色竟然渐渐泛起了一丝血色,看起来似乎好了几分。

广成子艰难地擦去嘴角的鲜血,喘息了几下,然后对元始天尊说道:“师父,今日弟子受命教授那人,可他却如同那顽固不化的石头,始终不得要领。弟子心急如焚,便自行推算一二,却不想遭受了如此严重的反噬,连道基都差点崩溃。弟子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这究竟是为何啊?”元始天尊对于广成子的情况可谓是洞若观火,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傲娇笑容,说道:“哼,人道至尊又岂是你这等凡夫俗子可以随意揣摩的?你那点小心思,为师岂会不知?从今往后,你给我收起这些不切实际的念头,专心辅佐便是!若是再有下一次,休怪为师对你严惩不贷!还不快滚回去!”广成子见元始天尊发怒,心中不禁惶恐万分。

他虽然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但也不敢多问,只得如惊弓之鸟一般,匆匆忙忙地回归本体去了。元始天尊看着空荡荡的玉虚宫,缓缓闭上双眼,开始养精蓄锐。他心中暗自思忖,单就炎黄二帝并立所带来的浩瀚气运,就让依附于人族的阐教底蕴如那汹涌澎湃的江河般大增。如此一来,他身上那如蛛网般密布的道伤也开始如春风拂过大地般慢慢愈合。

然而,元始天尊却不知道,广成子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竟然心存奴役人族的念头。他不仅逼迫公孙下跪,更是企图用法术来拿捏对方,实在是太过放肆了。公孙得到了人道气运的加持,这可是一种极为强大的力量。即便如此,他也不敢如此肆无忌惮地要挟和利用他人。想要用普通的法术来暗算公孙,那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人族皇者的道基犹如人道本源的璀璨明珠,与一般的道法有着天壤之别,甚至可以说是水火不容。因此,皇者们宛如那高不可攀的山峰,根本无法像其他人那样去修行普通的法术。或者说,他们如同被禁锢的飞鸟,无法修行玄门法术,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没有自己的修行之道。比如后世那威震天下的轩辕剑,它之所以能够名震世间,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把人皇剑,更重要的是轩辕帝自创的那套惊世剑法。

正是凭借这套剑法,轩辕帝犹如战神降临,在洪荒世界中横扫千军,独战群雄,立于不败之地,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不世功业。然而,关于那所谓的“皇者不法”的传闻,犹如那诡异的迷雾,其实是在鸿钧将三皇锁入火云洞之后才如幽灵般浮现的。这可以说是鸿钧给后世人皇戴上的一道沉重枷锁,不过目前尚未出现这样的悲剧。可是,那心怀叵测的广成子,却如那阴险狡诈的毒蛇,妄图借着传法的机会来控制公孙。于是,他在传法的过程中,犹如那邪恶的巫师,故意让人道气运如乌云般遮蔽了公孙的道基,使得公孙犹如被蒙蔽双眼的羔羊,无法深入精研这些法术。

据传说,人道自从遭受那阴险算计以来,就如同那羞涩的少女,一直隐匿于世,未曾真正展露出它的真容。或许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它如那坚不可摧的城墙,将公孙的道基与法术彻底隔绝开来,使得公孙犹如那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无法施展任何法术来保护自己。然而,人道并没有坐以待毙。它开始如那神秘的工匠,悄然编织起一道人道气运护照,这道护照一旦完成,将会如那坚不可摧的护盾,给予公孙强大的保护力量。可以说,只要这道护照编织成功,整个洪荒世界中能够杀死公孙的人,恐怕就只剩下那三位至高无上的三清了。

不过,这样做并非没有代价。一旦公孙遭遇攻击,这道护罩所产生的反噬之力将会极其巨大,甚至可能对攻击者造成难以承受的后果。

而对于这一切,公孙本人却浑然不知。他仍然专注于自己的修行,对于广成子的心思被元始天尊叫破之后便不敢再有任何异动。于是,公孙全心全意地将望气之术传授给了常(先)、风(后)、(大)鸿等人。

其中,仓颉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他对望气之术的领悟速度极快,简直是一学就会。不仅如此,在学成之后,他自身的气运竟然化作了一片龟甲,龟甲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裂纹,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奥秘。

而在部落中,仓颉通过望气之术发现了嫘的气运,那是一只微绿色的虫子和一大片叶子。根据气运化形的事物,仓颉在洪荒世界中苦苦寻觅,终于找到了与之相似的东西。经过一番研究和尝试,他成功地开发出了养蚕之术,并获得了大量的蚕蛹。在这之后,人们更是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发展出了专门用于制作衣物的工具。这些工具的出现,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制作衣物的效率和质量,也为人族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了人族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而关于蚕这个名字的由来,其实是在人们将蚕茧制成衣物之后,通过对其制作过程的观察和理解,才反推出来的。因为蚕在变成蛹之后,会用丝将自己缠绕起来,所以人们就取了“缠”这个字来命名蚕,以表达其蛹变成丝的特点。

嫘祖作为发明养蚕制衣的人,自然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赞誉和尊崇。她的名字也成为了对她的最高称谓,被后人铭记和传颂。最终,嫘祖与黄帝结成伴侣,共同领导着人族,成为了人族中无上的存在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从气运中陆续发现了更多的气运化形之物。这些气运化形之物各具特点,有的能带来力量,有的能带来智慧,有的能带来勇气等等。人们开始不断地探索和利用这些气运化形之物,以优化有熊部落的发展。

其中,常先的战鼓化形尤为引人注目。这面战鼓在战场上能够发出震撼人心的鼓声,激励着战士们奋勇杀敌。它成为了后世所有军队的号令之物,每当战鼓响起,士兵们便会如同一股洪流般冲向敌人,势不可挡。

而风后的龙卷风则是一种外世夸耀战功和上阵对敌时的振奋之语。传说中,只要在大战之前,士兵们高呼“大风!风!”,就能让战事顺利进行,士卒们的精神也会得到极大的增幅。他们会始终保持冷静和亢奋的平衡状态,以强大的气势压迫敌人,从而取得战斗的胜利。

公孙在不断尝试各种道法的过程中,始终未能取得丝毫进展,尽管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最终还是不得不放弃。心灰意冷的公孙,决定将注意力转移到与剑的交互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孙逐渐沉浸在剑道之中,他与剑之间的默契也日益加深。就在公孙刚刚踏入剑道之际,遥远的金鳌岛上,通天突然睁开了双眼。

通天的目光穿越无尽的空间,直直地落在有熊部落的方向。他看到了一个青年身上的剑气正逐渐汇聚,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河一般。通天嘴角泛起一抹微笑,轻声说道:“如此甚好,人族既已被定为洪荒主角,我那剑道也无需再藏拙了,哈哈哈~~”

通天随即掐动手指,一道法诀使出,原本被他随意丢弃在一旁的青萍剑如飞鸟归巢般迅速飞回他的手中。通天对着青萍剑轻轻一拍,只见一道青光闪过,一个青年模样的剑士应声而出。

这青年剑士面容冷峻,身姿挺拔,手中紧握着青萍剑,仿佛与剑融为一体。通天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对着剑士吩咐道:“去吧,去那有熊部落,将我的剑道传承下去。”

青年剑士领命后,毫不犹豫地一步跨出,瞬间消失在通天的眼前。然而,通天却没有料到,就在他掐诀召回青萍剑的同时,被困在三尖两刃枪内的叶文筝竟然苏醒了过来。

叶文筝腰间的青萍剑似乎感受到了通天的召唤,突然剧烈地颤抖起来。只听“嗡”的一声,青萍剑如同挣脱牢笼的飞鸟一般,猛地一晃,瞬间挣脱了三尖两刃枪的束缚,向着通天的方向疾驰而去。

毕竟,通天的伴身灵宝青萍剑,又岂是区区三尖两刃枪能够束缚得住的呢?

青萍剑一闪出现在通天面前,通天被忽然出现的青萍剑搞得一愣,却是二话不说打出一道道禁制,让他的闭关之所被一层层的保护起来,遮蔽天机,搅扰天机,打乱天机等等术法狂甩,这才将两柄青萍剑合二为一,这才收手,打坐调息起来。

八景宫中的太上从蒲团上站起,揭开丹炉,取出新炼得丹药放在鼻子上闻了闻,笑着招呼童子,让他去请元始和通天过来品丹……

文一路慢慢游历而来,到了有熊部落,看着山谷内的木制大殿,羡慕的紧。又看着突出的平台这样独特的防御和战争地势,若有所思。待通报之人将他带入大殿的时候,文却是在和公孙说了一句我的大兄在河边等你,就直奔魁所在而去,态度极为恭敬,一步一步缓步而行,甚至每三步还要作揖一次,这才前进。

公孙见文如此作态,对他的看法却是高出不少,甚至想热脸去贴一下文的冷屁股,但是最后看到他对神农氏如此的恭敬,便绝了心思,朝着河边走去。

文很是恭敬的来到神农氏闭关之所,等待侍奉的童子通报之后,在木屋外仔仔细细的整理了一下身体,其实也就是满身的盔甲,更是将头上的盔甲取了下来,抱着手中这才慢慢的欠着身子走近木屋,目光紧盯地面,每一步都如同尺子量过一般,规规矩矩的进入后也不敢抬头,并细声说道:“黎部落文,见过炎帝陛下!“

对于黎部落,魁也略有耳闻,但是,看着和传闻中截然不同的文,魁也不知道该以怎样态度对待,干脆按照本心的平和,细声回答道:“来着是客,请坐!“